證券時報 2013-02-01 11:23:38
業內人士擔憂,此次招標結果可能會在智能電網建設中埋下類似高鐵“7·23”事件那樣的重大安全隱患。
證券時報記者日前獲悉,在“國家電網公司2013年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協議庫存招標活動”中,沒有一家全球或國內專業廠家中標,而在6家中標候選人中,有3家是非專業的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生產廠商,另外3家不符合招標公告中的投標人資格條件。
據悉,此次招標分50個合同包,招標數為20142臺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在此次招標中,占據市場份額80%的智能變電站用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廠家羅杰康、赫斯曼、摩莎、東土科技等公司全部出局。根據公示,中標的6家候選廠家是:江蘇金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繼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華源格林科技有限公司。
按照國網物資公司招標公告中對于投標人的資格要求,投標資格人必須獲得工業A類設備認證,且于2008年度~2012年度在國網公司需有100臺設備運行一年以上的業績。
據了解,江蘇金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繼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公司生產的交換機主要為自己的應用系統所使用,均不是專業的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生產廠商。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與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12月28日剛剛拿到電力工業電力設備及儀表質量檢驗測試中心的A類檢測報告,滿足不了100臺設備在國網運行一年的業績要求。而北京華源格林科技有限公司能滿足此次招標設備技術要求的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總出貨量達不到100臺,也不符合投標人資格。
有關業內人士認為,工業以太網交換機作為智能電網中智能變電站的保護、自動化系統的核心設備,設備的穩定性牽涉到智能變電站的安全運行,從長遠看,這對我國智能變電站的安全發展極為不利。“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對于智能電網運行安全至關重要,如果出現問題,可能會造成大面積停電等重大安全事故。”一位業內人士稱。
自2009年開始建設試點智能變電站,國網公司一直高度重視工業以太網交換機設備,嚴格測試、嚴格把關,只有獲得中國電科院與國網電科院核發A類設備認證報告的廠家設備才被允許應用于智能變電站中。
當時,僅有羅杰康公司(加拿大)、摩莎公司(臺灣)、東土科技的工業以太網交換機設備可以用于智能變電站試點站中。后來,智能變電站開始大規模建設,又增加了赫斯曼公司(德國)。但在此次招標的中標候選人公示結果中,上述4家公司全部出局。
據業內人士介紹,工業以太網交換機作為通信設備在智能電網安全中的重要性,就像鐵路信號通信設備對于高鐵建設行車安全一樣重要。該人士擔憂,此次招標可能會在智能電網建設中埋下類似高鐵“7·23”事件那樣的重大安全隱患。
為此,證券時報記者多次撥打國家電網物資公司該次招投標負責人的電話,電話始終無人接聽。昨日記者到國家電網辦公樓,希望當面采訪該負責人,但請求被拒。記者隨后傳真采訪提綱至國家電網新聞發言熱線,但截至發稿時仍未得到回復。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