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昆明“城中村”再現迷霧:黃瓜營小區拆遷面積疑似擴大

2013-01-29 01:11:46

在拆遷面積上,根據前后兩份不同的規劃圖對比,有拆遷改造面積被擴大的嫌疑。

每經編輯 杜冉樂 每經記者 劉林鵬昆明攝影報道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杜冉樂 每經記者 劉林鵬 昆明攝影報道

2012年底,春城樓市突現陰霾。當時,昆明當地多家媒體突然曝出國際溫州城股東內斗,其中還涉及到“內部認購”等疑似違規售房的行為,一時間輿論嘩然。

在目前昆明近40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中,溫州城是其中一個典型的項目。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深入調查中發現,昆明國際溫州城所牽扯的上述事件絕非孤例,其中,黃瓜營小區城中村改造項目也是一個典型。在拆遷面積上,根據前后兩份不同的規劃圖對比,有拆遷改造面積被擴大的嫌疑。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朱曉陽等教授曾撰文分析,目前不少地方的城中村改造項目,正在借“保民生”和“建保障房”之名,行擴大商業用地之實。

“很多被拆毀的建筑建成不到30年,是有完全產權的民宅。”

補償標準不高?/

隨處可見的拆了半截的半舊住房,堆起的建筑垃圾……這是記者日前在昆明市西山區黃瓜營小區看到的凌亂情景。

黃瓜營小區一位賣雞蛋的大媽告訴記者,拆遷補償金才5500元/平方米,而現在該地塊(處于一環與二環之間)的房價已漲到上萬元/平方米,她家面積有80多平方米,一共補償才不過40多萬元。即便是買新房,也很再難買到80多平方米的。

不少黃瓜營小區的居民也抱怨,“這個補償標準太低,現在對面的豆腐營小區,永昌小區都得6500元/平方米才買得到,5500元連同區位同年代相似的房屋都買不到。”

“就算是回遷,過渡費才1個月每平方米補16元,算下來1個月才1200元的租房費,目前附近租房租金都在每月1400元以上。”上述賣雞蛋的大媽表示,目前小區約1/3的人有多套房子,還有1/3的寄宿在親戚朋友家里,剩下的因為不滿補償標準還沒有搬遷。

部分拆遷戶代表廖某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時他們要求三家拆遷公司出示許可證,但這幾家拆遷公司根本拿不出。

2012年7月,他們向昆明中院提交行政訴訟,起訴西山區委、區政府組建的建設指揮部在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的情況下,違規發布《關于螺螄灣商業片區商業業態升級暨螺螄灣中央商務區 (二級CBD)房屋建設拆遷改造有關事項的通告》(第五號)。

另一份由西山區委、區政府下發的 《關于成立螺螄灣商業片區商業業態升級暨螺螄灣中央商務區(二級CBD)建設指揮部的通知》(西辦通〔2009〕17號)也顯示,建設指揮部均由區一級單位的核心成員組成,但其落款處沒有公章。

因此,昆明市中院在行政裁定書中表示證據不足,不予受理。對于上述多份未蓋公章的政府文件,昆明地產人士也深表不解。

一份名為 “銀聯投資公司片區重點工作分組名單”顯示,片區責任領導暨西山區副區長為李克堅,而黃瓜營片區又是由銀聯投資公司負責開發,不過李克堅在電話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個不歸我管,我不知道。”

4年前,昆明市相關領導在黃瓜營片區改造啟動儀式上宣布,等3年后,這里將建成一個集辦公、住宅、商業設施、文化設施、酒店賓館為一體的都市商圈。然而,此片區至今未崛起一棟高端樓盤。

20多年房齡也要拆/

據上述部分拆遷戶代表之一的丁某介紹,他們小區都是以前事業單位分的福利房,這些房子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修建的,才住了20來個年頭,黃瓜營小區實際的城中村面積僅有1000多平方米。

記者在現場看到,原來的城中村面積確實較小,現已推成平地,在小區居民的眼里,小區沒必要改造。為了說明這一點,廖某還拿出了一份顯示由西山區政府在2009年2月20日下發的 《螺螄灣商業片區商業業態升級改造暨螺螄灣中央商務區二級(CBD)宣傳冊》。

廖某指著宣傳頁上 《昆明市螺螄灣片區舊城改造暨二級CBD區域拆遷范圍》的規劃圖紙說,“我到規劃局查過,當時我是看著人家查的,根本不是這個圖。”

在圖紙下方,還標注著 “依據2009年第一次市規委主任辦公會審議通過的《老螺螄灣地塊二級CBD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確定老螺螄灣地塊二級CBD區域拆遷范圍”。記者從昆明市規劃局官網上找到了2010年底公示的《螺螄灣中央商務區二級CBD》重點建設項目規劃圖,與前述提到的拆遷范圍相比發現,后者有一方塊不在拆遷范圍內。

后續推進乏力?/

據昆明地產界資深人士甘某介紹,前期立項的城中村改造難度已超出了昆明市政府的預料,目前只有117個項目獲得“準生證”,按照協議,均由市屬的“五大投”來做,還有20~30個項目已拆遷,但沒人敢接盤。

云南財經大學不動產投融資研究中心主任周大研回憶稱,初期市場向好時,除上億元資金的實力企業之外,還有幾千萬元甚至幾十萬元資產的企業蜂擁而入。但是,目前企業沉淀資金過多,融資渠道又收緊,騎虎難下。

“從投資城中村項目那天算起,每天都在產生巨大的財務成本。”昆明中原地產策略中心總監林嵐表示目前多數民企積極性不高。

據昆明農耕房地產開發投資公司總經理、經濟師顧剛介紹,當初開發昆明第一個城中村項目“上東城”時,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優惠較多,但現在大環境變了,后續項目變得困難重重。

一個微妙的變化是,2012年底,昆明高調推介3萬余畝毛地,但真正參加的企業不到百家,主要還是以交投、滇投、農投、城投等昆明市屬企業領頭。

事實上,從2008年初昆明啟動城中村改造項目時,主城建成區249平方公里范圍內,共確定了城中村336個。2011年7月底,《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三年計劃白皮書(2011~2013年)》新增46個,共計382個,并計劃2013年底實現安置房啟動建設。

經記者查閱資料,此文件就是《昆明市政府關于引發社會資金參與土地一級整理項目辦法的通知》(昆政發[2010]69號)。

昆明萬科總經理沙驥曾公開透露,目前70%的昆明土地供應來自城中村項目,商品房開發也是主要來自城中村地塊。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信息中心監測報告顯示,2011年昆明市土地收益達557.5億元,在監測的130個城市中排名第9。相關人士表示,這一數字與當地俗稱的“五四三二一”的土地政策密切相關,如一環內出讓基價為500萬元一畝,二環內400萬元一畝,以此類推,但不久被“十九八七六”的土地政策所替代 (即一環內出讓基價漲到1000萬元一畝,以此類推)。當地國土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這是相關部門的要求,他們回答不了。

推進遲緩之下,微調政策啟動。

2012年6月,昆明市再次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見》(昆政發[2012]46號),其最大的亮點在于規劃靈活性加強,明確了改造項目可以有條件改規、分期開發,簡化了改造環節程序,項目土地成本構成更加明晰,綜合成本更低。

2013年1月,原本處于土地市場的淡季,但昆明井噴式推地累計1.2萬畝,其中包括10多個城中村改造用地。云南財經大學房地產與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張洪分析稱,昆明城中村改造已有5年,但至今推進緩慢,開發商資金鏈非常緊張,土地若能及時入市,對他們拿地后進一步融資開發是有益的。

專題:《每經記者調查:揭昆明國際溫州城涉嫌違規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美特级 | 亚洲阿v天堂在线观看2019 | 色yeye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午夜高清乱码中文字幕 | 午夜亚洲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