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3-01-21 15:26:21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近來頻頻在產權交易所露臉。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君安”)近來頻頻在產權交易所露臉。
1月15日,安徽國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大股東國泰君安再次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其持有的25.12%股權,轉讓價格2.28億元,較上次轉讓價格2.53億元,打了9折。
事實上,在去年11月底至12月中旬短短半個月內,國泰君安發布9例掛牌轉讓子公司股權的公告,轉讓的標的企業包括<!--keyword--><!--/keyword-->金融<!--keyword--><!--/keyword-->領域的平安人壽、華泰<!--keyword--><!--/keyword-->保險<!--keyword--><!--/keyword-->集團、云南證券交易、國銀金融租賃,也有實業企業華能海南發電、北京西部地產,還包括投資與資產管理企業如安徽國禎集團、萬通投資控股、三亞亞龍灣開發等。
有分析人士表示,國泰君安此次大規模的資產出售,應該是與公司的<!--keyword--><!--/keyword-->IPO<!--keyword--><!--/keyword-->進程有關。而根據各家券商的上市安排,如無意外,2013年將成為券商上市的“大年”,年內有意完成IPO的券商可能超過8家,總體融資規模可能將達到兩百億元。
二次掛牌多折價
公開信息顯示,安徽國禎成立于1994年,注冊資本為8281萬元,經營范圍為能源開發、生物工程、高新技術開發、信息咨詢服務等。公司的控股股東為李煒,持股比例占63.59%;國泰君安為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占25.12%;金種子酒持股4.71%,為第三大股東。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12.8億元,凈利潤9361萬元;截至2012年8月底,實現營收近8.4億元,凈利潤5655萬元。以2011年12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轉讓標的物評估值為2.53億元。
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目前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還有多宗國泰君安轉讓的項目正在掛牌,包括云南證券交易股份有限公司股份1115萬股、萬通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份77萬股、三亞亞龍灣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股份1849萬股和北京西都地產發展有限公司2.1739%股權。這些項目都是二次掛牌。
去年11月底至12月中旬短短半個月內,國泰君安發布9例掛牌轉讓子公司股權的公告,轉讓的標的企業包括金融領域的平安人壽、華泰保險集團、云南證券交易、國銀金融租賃,也有實業企業華能海南發電、北京西部地產,還包括投資與資產管理企業如安徽國禎集團、萬通投資控股、三亞亞龍灣開發等。
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表示,華能海南發電股份有限公司50萬股、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870萬股以及國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0.0474%股權均已有買家提出購買意向,目前正在交易過程當中。
而之前掛牌轉讓的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2.4974萬股沒有出現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應該是在準備第二次掛牌。
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目前正在掛牌的5個項目均是二次掛牌,而且都是折價轉讓。其中,北京西都地產較評估價折價2.4%,其余均折價10%。而云南證券1115萬股第二輪掛牌價為685.94萬元(首輪762.15萬元),甚至低于其691.53萬元的賬面價值。
資料顯示,國泰君安早于直投子公司成立之前便已參股安徽國禎,初始投資成本分別為6079.5萬元。而此次安徽國禎和亞龍灣開發公司的轉讓價格是2.28億元,回報仍然不小。
為上市鋪路
在國泰君安轉讓的這些項目中,除了平安人壽、華泰保險集團分別通過子公司北京富泰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和海南國泰置地物業有限公司間接持股外,其他企業均由國泰君安直接持股,甚至還擠入部分轉讓標的企業的前十大股東行列,如國泰君安持有安徽國禎集團股份占比高達25.12%,名列第二大股東,在北京西都地產、云南證券以及三亞亞龍灣開發中也均占據前五大股東之列。
“此次國泰君安旨在全面進行資產清理,將上述所持有子公司的股份悉數掛牌轉讓,均為一次性付款。”國泰君安受托機構相關人士如是解釋。掛牌公告顯示,掛牌期滿為一個月,在掛牌期間,如征集到兩個及以上符合條件的意向受讓方,選擇以下交易方式確定受讓方——網絡競價、多次報價。一旦掛牌股份如愿轉讓,國泰君安至少能凈入賬4.3億元。
從這10個項目標的公司的情況看,似乎有好有壞。其中已成交的華能海南發電2010年凈利潤為負數,但2011年凈利潤為1億元,而2012年上半年其凈利潤已達2.8億元。
但也有出現經營下滑的“非優質資產”,云南證券2011年盈利1497萬元,但2012年前8個月變為凈虧損541萬元。同樣“二次掛牌”的三亞亞龍灣開發和北京西都地產2012年前8個月同樣遭遇業績“滑鐵盧”,出現虧損。
有分析人士表示,國泰君安此次大規模的資產出售,應該是與公司的IPO進程有關。在公司進入IPO輔導期之后,會在保薦機構的輔導下進行一系列的資產整合,目的一般是為了理清公司資產框架,突出主營業務,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將一些與主業不相關且盈利能力不強的資產剝離出上市主體等。
據悉,國泰君安證券于去年12月發布了上市輔導公告,其第一輪對旗下所持股份的掛牌轉讓也始于這段時間。
券商再迎上市潮
根據各家券商的上市安排,如無意外,2013年將成為券商上市的“大年”,年內有意完成IPO的券商可能超過8家,總體融資規模可能將達到兩百億元。
根據證監會公開的IPO進程,證監會已受理的<!--keyword--><!--/keyword-->A股<!--keyword--><!--/keyword-->IPO申請包括東方證券、國信證券、第一創業證券、中原證券和東興證券5家;而除國泰君安外,浙商證券也已進入上市輔導期;而安信證券、首創證券、南京證券、紅塔證券4家券商也籌劃IPO已久,今年進入IPO申請程序的可能性很大;銀河證券有望在今年進行A+H兩地上市,中信建投證券的H股上市進程也或許在今年成行。
而一系列松綁政策的發布,也令券商IPO迎來了政策性利好。
去年1月1日,證監會降低了券商IPO要求,對其審慎性監管要求被細化和相應放寬——對市場競爭力達到一定標準的券商,可不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對于成長性達到一定標準的券商,可不要求其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至去年10月份,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擬取消券商業績排名等IPO審慎性監管要求,且預計年底前可實現。
而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券商上市依然要符合行業業務排名要求。包括申請IPO券商須“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公司在上一年度經紀業務、承銷與保薦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等主要業務中,應當至少有兩項業務水平位于行業中等水平以上或至少有一項業務收入位于行業前10名,而且應當至少有一項業務凈收入增長率近兩年位列行業中等水平以上。
如此一來,新業務開展速度與凈資產規模緊密捆綁的證券公司,將可能掀起新一輪的上市高潮。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