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2013影子銀行:來勢兇猛 挑戰監管

2012-12-28 00:28:35

銀監會明年將繼續強化影子銀行的監管,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界定、識別,避免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井鑫 萬敏 發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楊井鑫 萬敏 發自北京

2012年,多家銀行違規代銷理財產品的事件,讓影子銀行的問題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雖然目前業內對影子銀行的看法不一,也沒有準確的數據統計,但是其聚集的風險顯然引起了監管層的高度重視。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銀監會明年將繼續強化影子銀行的監管,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界定、識別,避免系統性風險的發生。此外,對于影子銀行對貨幣政策的影響,監管層也已經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措施,在社會融資規模適度擴大的同時注意結構的調整。

30萬億規模?

盡管過去兩年多監管層不斷強調對各類非常規金融中介機構的監管,但是影子銀行的規模仍呈現爆炸式增長。

從目前來看,業內人士和機構對影子銀行規模的具體數字估算不一,但是基本上都處于15萬億~30萬億元的范圍。

“影子銀行的發展已經沒有了傳統的銀、證、保的分界線,各機構的統計數據也存在一些分歧。”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澳新銀行最新的報告認為,中國的影子銀行規模為15萬億~17萬億元,相當于正規銀行體系資產的12%~13%,GDP的三分之一。宏源證券認為,目前中國影子銀行規模約有21萬億元,占GDP的40%左右。廣發證券則認為,中國影子銀行總規模應當在30萬億元左右。

“在國內,影子銀行大概可以分為三類: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和民間融資。”北京通達投資首席分析師李鵬濤表示,這分屬不同的三類“影子銀行”在最近兩年都表現不俗,值得一提的是,影子銀行的風險聚集也非常明顯。

風險“滾雪球”

2012年,業內人士對影子銀行的風險高度關注,但看法卻大相徑庭。一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影子銀行的風險已經面臨爆發,監管層應該緊急“剎車”;一部分經濟學家卻持完全相反的觀點,表示如今對影子銀行的風險過高估計,并不可能出現系統性風險。

“事實上,風險就像在滾雪球,暫不論會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監管層踩剎車遏制一下增長趨勢肯定是有必要的。”李鵬濤說。

他解釋說,現在地方融資平臺新增債務的比例越來越高,這種堆積效應現在看來沒有問題,但是一旦新增的債務不能償本付息的話,這個游戲也就結束了。“同樣的道理,在影子銀行很多的業務和項目中,無論是抵押,還是擔保都是不足的,風險的集中爆發肯定是在薄弱環節。”

“銀行非保本理財可能相對要好一點,而信托等非金融機構融資和民間借貸的風險要更為明顯。”李鵬濤說。

據了解,今年轟動全國的老板跑路潮相繼在溫州、鄂爾多斯等地爆發,而其根源在于民間融資。不難發現,這種不規范和大量依賴于信用的融資方式有著極大的弊端。作為影子銀行一種,其負面影響至今還未完全消除。

從信托的發展來看,規模的爆炸式增長可能在年底超過保險業,但是很難讓人忽略其潛在的風險。中融信托青島凱悅項目的兌付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這種所謂的低抵押率、安全的融資方式,也暴露出了其中的種種問題。北京一家信托公司人士稱,房地產信托的風險已經被業內炒得沸沸揚揚,監管層對此的審批也嚴格了很多。

監管新挑戰

銀監會對影子銀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也采取了多項監管措施。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加強影子銀行的監管思路。

“十八大之后,影子銀行監管被銀監會列為五項重要工作之一。”銀監會相關人士稱,從目前來看,銀監會對影子銀行的監管不會放松。

事實上,對于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信托及民間借貸,監管層的監管強度大部分體現在細節上。

以信托監管為例,銀監會的新政不斷。在信托規模爆炸式增長的情況下,房地產信托、基建類信托、藝術品信托都被相繼收緊。“監管層對信托的監管是比較有效和及時的,而核心控制體現在項目審批和窗口指導上。”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表示,房地產信托占比在去年受到監管影響已經呈下降趨勢,但是其風險在年底已經有所顯現。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信托業管理資產規模同比增58.25%,截至2012年9月底,信托業管理資產規模已達到6.32萬億元。

對于民間借貸的監管,溫州已經成為了全國的典型。“民間借貸一直以來都處于監管的邊緣,而溫州的做法也是在嘗試將民間借貸合法化,并納入到監管中。”某證券公司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將小額貸款公司轉型為村鎮銀行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棋,不過由于主發起人爭議,目前仍未開閘。

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認為,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應該改變當前分業管理的架構,推動“一行三會”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政策協調。

申銀萬國則認為,影子銀行的問題集中在更高的產品預期回報與較低的資金投向的矛盾。監管層應該將監管重點落腳在對高風險資產投向和對通道中介合規性監管等方面。

劉煜輝認為,金融監管最可能的措施是總量控制,限制增長和風險排查,在抑制規模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推動理財資產的回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本搔妇在线视频 | 漂亮少妇被强了在线播放 | 久久9国产影视大全99久 | 午夜爽爽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 | 日本午夜片源在线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