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2-12-12 01:10:58
今年前三季度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增2.14萬億元,而《約定》未超越已有《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的框架。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梅俊彥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梅俊彥 發自深圳
昨日(12月11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理財業務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中國銀行業理財峰會論壇在北京召開。
同時,中國銀行業協會昨日出爐 《關于加強銀行理財產品銷售自律工作的十條約定》(以下簡稱 《約定》),希望借此規范銀行理財市場。
記者獲悉,今年前三季度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增2.14萬億元,而《約定》未超越已有《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的框架。
理財專業委員會成立
有媒體報道,中國銀監會紀委書記杜金富在昨日會上指出,截至2012年9月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6.73萬億元,比2011年末4.59萬億元增長近47%。
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我國社會融資規模11.73萬億元,銀行理財產品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比例達18%。
杜金富表示,全國160家銀行為客戶實現投資收益達到1750億元,明顯高于同期儲蓄存款利率,銀行理財產品通過募集資金投資債券、股票以及各類項目等直接融資工具,成為連接居民儲蓄資金和直接融資的橋梁,對改善我國社會融資結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時也表示,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較快,但整體看尚處于培育發展階段。部分機構存在不規范的理財產品運作方式;個別銀行存在不當宣傳、信息披露不充分、投訴處理不及時、內部控制不嚴等問題。
中國銀行業協會理財專業委員會的成立,為銀行理財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工作提供了專業的交流平臺和靈活的自律機制。
委員會要緊緊圍繞實現理財業務規范持續健康發展這個主題,不斷創新工作機制,一是建立銀行理財參與機構的評價機制,對開展理財的銀行進行評級并定期對外公布;二是建立行業規范模板,包括產品說明書、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評估書、理財產品風險評級等,供商業銀行參考使用;三是建立理財業務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和體系,加強從業人員資格準入和退出的管理;四是發布行業白皮書,加強與媒體的溝通,加大銀行理財產品的宣傳力度和輿論引導;五是建立創新產品咨詢專家委員會,以強化創新產品的規范發展。
昨日宣布成立的理財業務專業委員會,工商銀行當選第一屆主任單位,工商銀行副行長王麗麗出任第一屆主任,她表示,下一階段,理財業務專業委員會將圍繞建立健全會員銀行間的溝通機制、提升理財業務的合規經營水平、建立成員銀行與監管部門的溝通平臺、推動會員銀行提升投資管理和風險控制專業水平、增強投資者的金融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開展工作。
《約定》是已有辦法的補充
工商銀行資產業務總監兼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陳曉燕在昨日宣讀了《約定》,其主要內容包括:遵循如實告知的原則、信息充分披露、保護客戶合法權益;應建立科學嚴密的理財產品銷售風險管理體系和內部風險控制制度,客觀真實地對客戶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把合適的產品銷售給合適的客戶。
銀行實行分級管理,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對理財產品進行自主風險評級,同時,要在銷售文件中明確提示產品適合銷售的客戶范圍,做到發售的理財產品均注明風險等級;宣傳銷售文本應真實、客觀、準確和清晰地描述理財產品重要特性和與產品有關的重要事實,充分揭示產品風險。
銀行應加強理財產品銷售人員管理,考核機制,應更科學、更合理,并將售前宣傳、售后服務、信息披露、客戶投訴處理等情況納入考核指標體系。
中行董事長肖鋼早前在《中國日報》發表英文署名文章,表示資金池理財本質上是“龐氏騙局”,把銀行理財產品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一位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媒體近期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質疑有不恰當的地方。“華夏銀行的事件我覺得是客戶經理的私單,如果按照肖鋼關于龐氏騙局的邏輯,金融業很多事情都是擊鼓傳花,包括股票市場。”
該人士還指出,《約定》的內容并未超越《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的框架,只是在一些問題上有更細致的補充和強調。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huan00.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