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新三板 2018-01-05 17:07:42
雖然2017年的新三板跌跌不休,但是如果看到增發數據,其實這個市場也沒有想象的那么差。據統計,新三板2017年整體的融資完成率達81%,高于2016年的61%。這說明,2017年新三板公司在一級市場更具理性,盲目拋出預案的情況減少。2017年,新三板實施定向增發的掛牌企業分布行業廣泛。2017年,網下機構投資者仍是新三板定增市場最大認購方……
提起2017年的新三板,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跌跌不休的三板做市指數和低迷的人氣。但如果有心人看看新三板的增發數據,這個市場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差。
根據東財Choice數據,2017年新三板全年完成2820次非公開股份發行,總融資額達到1401.95億元,同比略有減少,而同時期創業板完成增發融資883.89億元,新三板定增金額超出創業板高達58%。
而2016年二者情況截然相反,創業板當年完成定增融資1909.53億元,遠超新三板1477.91億元的融資規模。新三板融資規模不僅維持高位,而且增發后的市盈率從2015年的32.12倍降至2017年的25.30倍。
經過喧囂的2015年,焦慮的2016年,伴隨著“公募一哥”王亞偉在新三板跌落神壇,各種所謂的明星企業頻繁爆雷,這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早已從狂熱中清醒,在低調的2017年,更多的人開始回歸投資的初心,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中沙里淘金。
據解讀君統計,2017年整體的融資完成率達81%,高于2016年的61%。這說明,2017年新三板公司在一級市場更具理性,盲目拋出預案的情況減少。
全年最低的完成率為11月的43%,12月份從募集金額上“超額”完成融資計劃,融資完成率達到179%。
從2017年單月定增實施完成的情況看,12月融資總額達到188.13億元,為全年融資“沖業績”做出最大貢獻,而因春節及工作日最少因素影響,2月定增融資總額僅73.77億元,為全年最低。
與2016年相比,去年的月度定增融資額呈現漸趨均衡的特點,融資最多和最少的月份相差約1.5倍,而2016年這個差距超過5倍。
2017年,新三板實施定向增發的掛牌企業分布行業廣泛,涉及信息技術、機械設備、電子設備、醫藥生物、文化傳媒等20余個行業。
在定增項目行業分布中,增發次數最多的是信息技術(413次)、機械設備(277次)、電子設備(192次),行業平均增發規模最高的是銀行(100億元)、鋼鐵(75億元)、非銀金融(56億元),融資規模最高的行業是互聯網(166億元)、信息技術(117億元)、醫藥生物(109億元)。
從2017年新三板定增融資的地區看,來自北京的掛牌企業吸金能力最強,全年共完成融資273億元;其次為廣東地區掛牌企業,全年從一級市場吸金209億元。
而從省市掛牌企業數量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廣東掛牌企業數量最多(417),遠超第二名江蘇(250)、第三名北京(230)。
上述兩組數據一定程度可以反應,掛牌企業數量越多的地區,融資需求和融資能力也相應提高。
2017年,網下機構投資者仍是新三板定增市場最大認購方。
全年共有20409位投資者參與新三板定增的認購,3417位網下機構投資者共獲配791億元;其次為網下個人投資者和非控股股東,分別獲配171億元和169億元。而與掛牌企業存在關聯關系的資金方共投入141億元認購增發股份。
2017年,按照定向增發的的目的來劃分,新三板定增融資目的主要分為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收購資產、項目融資、股權激勵、做市庫存股及其他。其中補充流動資金、償還貸款是絕大部分掛牌企業尋找資金的主要目的。
在對全年融資目的的統計中,包括補充流動資金、償還貸款在內而實施的定增融資共計977億元,占全年融資總額超過60%。
2017年已經完成的定增中,8筆定增募集資金總額超過10億元,277筆在1億元(含)-10億元之間、1790筆在1000萬元(含)-1億元之間,低于1000萬元的有598筆。
趕在2017年的末尾,齊魯銀行50億元定增敲定,成為年度單次定增募資最高的企業。
2017年7月28日,齊魯銀行公告宣布擬以3.9元/股向18名機構投資者發行12.82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50億元。
18名機構投資者參與了此次定增,包括澳洲聯邦銀行、兗州煤業等齊魯銀行老股東,以及濟南城市建設投資、重慶華宇等新股東,濟南城市建設投資斥資9.67億元認購2.48億股,一躍成為掛牌公司第四大股東。
專車集團神州優車2017年分別敲定兩筆定增,共完成募資70億元,是新三板當年完成定增額度最大的企業。
2月28日,神州優車宣布獲得中國銀聯等4家機構共計46億元的戰略投資,6月再次宣布獲得中國人保24億元入股。至此,掛牌公司70億元定增落地,從2016年11月確立的5家戰略投資人也全部到位。
2017年融資規模超過10億元的企業還有合全藥業、開源證券、華強方特、先融期貨和鋼銀電商。金川科技、貝特瑞、易點天下稍遜一籌,分別以8.6億元、7.5億元、6.39億元排在年度榜單的8、9、10位。
2017年完成定增的2581家新三板企業中,233家正在接受上市輔導,募資總額493.78億元,占總融資額的35.22%。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233家接受IPO輔導的公司累計實施了633筆定增,即大部分擬IPO公司在一年之內實施了兩次或兩次以上增發,如鋼銀電商、民祥醫藥、飛拓無限、蘇州滬云等就前后實施了3次。
以9%的公司數目獲得超過35%的融資額度,實施頻率也遠超一般新三板公司。在IPO發行常態化的情況下,擬IPO企業無疑是最受投資者青睞的標的。
然而Pre—IPO投資的風險無處不在,比如博亞精工就在募資完成后選擇了終止輔導。
博亞精工于2017年1月18日開始接受民生證券的IPO輔導,3月宣布對外募集資金6048萬元,目的是償還銀行貸款及實繳子公司注冊資本等。11月,公司決定解除輔導協議,前后輔導時間不超過10個月。
2017年新三板已有19家企業終止IPO審查,11家企業終止輔導,伴隨著地雷爆炸,一級市場對擬IPO公司更具理性。
從IPO輔導企業單月融資情況來看,1-7月,上市輔導企業融資額占當月融資總額比例除2月份以外均不低于30%,3、5、8三個月份甚至超過40%。但8月之后,除11月,其余月份IPO輔導企業融資額占總融資額的比例均未超過30%。
(來源:解讀新三板 作者:陳麗湘)
以上內容為每經APP出于傳遞信息的目的進行轉載,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