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1 01:17:5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智
每經記者 李智
從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來看,部分股東的增持熱情格外高漲。在一批央企的帶領下,產業資本抄底之聲不絕于耳,就連曾經極為罕見的回購計劃也頻頻曝光。不過,公告所反映的信息并不是全部。在大宗交易平臺及交易所公布的高管持股變動信息,卻遠遠沒有看上去那么美好。
在這一波增持潮下涌動的減持暗流中,持有股份剛剛解禁的上市公司高管們成為了主力。而這些公司高管大肆出逃背后的原因也引人關注。
最常見的理由:個人資金需求
IPO在讓各家公司順利融資并登陸A股市場之時,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造富神話。一批艱苦創業多年的高管,手中持有的股份突然因為自家公司上市而價值倍增,千萬富翁也不斷批量出爐。
“十多年艱苦創業,終于有了成果。但是說實在話,除了持有的一些股份,確實沒有太多的積蓄?!币晃恢行“迳鲜泄靖吖芴寡?,減持并不是對公司前景不看好,而是由于花錢的地方太多,早就盼望著限售股解禁。實際上,在一批上市公司發布的是相關公告中,“個人資金需求”成為最主要的減持原因,而近期因為違規減持而遭受處罰的巨龍管業董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1月9日,巨龍管業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劉國平由于在窗口期減持公司股份,累計套現624.05萬元,公司董事會決定對其給予通報批評并罰款62萬元,劉國平自愿延長股票鎖定期一年。而公開致歉的劉國平本人則表示,解限之前已經有置換房產的打算。
另外,不少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高管在經歷了漫長的限售期,再看到手中持有股份市值不斷萎縮之后,更容易激發套現沖動。如果自有資金不是很充裕,這些高管就很有可能在持有股份解禁之后立刻選擇減持。
最難啟齒的理由:業績堪憂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相對于大股東的增減持行為,高管的舉動更值得關注。因為大股東或許有各種動機,但是高管的選擇則直接關系到切身利益。近期以來,創業板儼然成為了高管減持的“重災區”。
據深交所公布數據顯示,在不少創業板公司大股東紛紛延長限售期之際,一大批高管卻在這一利好掩護下果斷減持自家公司的股份。近期以來,探路者、北陸藥業、吉峰農機、紅日藥業、寶德股份等一批公司,均遭遇公司高管的減持,其中不乏多位高管同時減持的情況。
就在公司高管大肆減持的同時,創業板公司整體業績也頗為堪憂。據同花順iFinD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有超過150家創業板公司出現了業績下滑,約占創業板公司數的44%。其中,向日葵、國聯水產等10余家公司更是出現了虧損。值得一提的是,本周創業板指數甚至觸及了601點的歷史新低。
而在上述公司高管減持的案例中,最典型的莫過于寶德股份。今年前三季度,寶德股份凈利潤為156.52萬元,同比降幅接近八成,同時公司還預測全年凈利潤下降幅度為50%~80%。不過,作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趙敏,邢連鮮卻表現得頗為樂觀,公開宣布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為了促進公司穩定的發展,對所持有的公司首發限售股追加鎖定期限自2012年10月30日至2013年10月31日。而與此同時,身為寶德股份董事的嚴宇芳,卻在11月16日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減持了50.63萬股,累計套現逾400萬元。
上市公司業績下滑,大股東高調表態,自家高管提前出逃,種種矛盾的行為,也隱隱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解禁潮,給市場帶來的壓力或將不小。
最迫切的理由:避開“窗口期”
數據顯示,今年11月,上市公司高管的增減持行為,較10月份出現了井噴。而背后的原因,正是因為10月份上市公司紛紛披露三季報,因此存在限制高管交易的“窗口期”。
根據《股票上市規則》和《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等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證券事務代表及其前述人員的配偶在下列期間內不得買賣本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種:(一)公司定期報告公告前三十日內,因特殊原因推遲公告日期的,自原預約公告前三十日起至最終公告日;(二)公司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公告前十日內。
而根據歷年的慣例,每年1月至4月間,所有上市公司就將紛紛亮出自己的年報,而且絕大多數的公司年報公布時間集中在2月至4月之間,所以相關公司也將在1月以后紛紛進入“窗口期”。
另外,由于在年報之前業績波動較大的公司往往都會公布業績預報及業績快報,甚至可能對業績預測進行大幅修正。因此,從每年1月開始,“窗口期”將會逐漸出現,并且隨著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出現的時間而變化。
換句話說,從11月到12月,正是公司高管不受“窗口期”限制的時間段。而12月又恰逢年內最大解禁潮,這樣的巧合期,相信“有心人”不會就此錯過。
當然,除上述的幾個理由以外,包括上市公司高管在內的股東還有著各種減持的動機,比如趁股價爆炒時減持、或因離職而減持、或因洞悉所在公司未來的風險而提前出逃。
無論如何,在2009年IPO重啟后的三年多,A股市場將面臨更為兇猛的解禁壓力,而并非僅僅在今年的12月。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huan00.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