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進一步完善證券市場的個稅政策

2012-11-27 01:05:25

筆者建議,無論是限售股轉讓所得,還是投資者買賣股票、基金實際產生的差價收入 (不含紅利收入),都征收個人所得稅。

《關于實施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從明年起,個人股息紅利所得按持股時間長短實行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筆者認為,該政策有利于抑制市場投機,但也需繼續完善,另外還要完善其他涉及投資者的股市稅收政策,最大限度發揮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

目前征收股息紅利所得稅的對象,包括個人投資者和證券投資基金,并不包括企業法人。企業法人適用《企業所得稅法》,企業投資股票的紅利加上其他各項所得,沖減各種成本后如果有利潤才需繳納所得稅。然而,個人投資者股息紅利所得稅卻需要按每筆照繳不誤。

為此筆者建議,首先,根據投資者買賣股票基金盈虧情況,決定是否返還股息紅利稅。按照目前企業所得稅“年底匯算清繳”的核心思想,在股市這個局域系統內,個人投資者個稅繳納也應該做到賺錢即繳、不賺即免。實際操作中,個人股息紅利稅可按《通知》規定的差別化政策征收,但如果個人投資者某年度股票、基金交易差價收入合計為零或虧損 (包括該年度套牢賬面虧損),則其之前所扣繳的股息紅利個人所得稅返還給該投資者,如果該年度股票、基金交易差價收入合計為正則不用返還。

其次,對交易暴利者開征資本利得稅。2009年底財政部、國稅局等出臺《關于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對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這其實也可看做是資本利得稅的一種。但除此之外,投資者在二級市場無論獲得多少差價收入也不征收資本利得稅。

筆者建議,無論是限售股轉讓所得,還是投資者買賣股票、基金實際產生的差價收入 (不含紅利收入),都征收個人所得稅(也可稱資本利得稅),稅率可以設計為20%~35%的超額累進稅率。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huan00.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午夜免费啪视频国产 | 尹人香蕉99久久综合网站 | 日韩免费Av中文字幕五月天 | 亚洲色婷婷爱婷婷综合精品 | 亚洲国产日韩不卡综合 | 久久免费视频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