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3 04:38:0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宋麗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宋麗 發自深圳
海普瑞 (002399,收盤價11.31元)近日披露,該公司與PrometicLifeSciencesInc.(以下簡稱PLI)簽訂《股份購買協議》,公司擬以自有資金999.9999萬美元(折合約6230萬元人民幣)參與認購PLI增發的約4814.7萬股股份,占增發后總股本的10.02%。同時公司與PLI簽訂《技術合作協議》,由PLI負責為公司開發去除特定病毒的技術。
有分析人士認為,海普瑞上市兩年多來投資較保守,至今仍有47.63億元募資放在銀行吃利息。按發行價計算,海普瑞上市之初總市值為592.15億元,而截至昨日已縮水至154.48億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公司產品單一、增長透支,而不管是延伸產業鏈或者拓展產品線,都需要時間沉淀,海普瑞目前似乎失去了明確的戰略規劃。
擬收購海外公司資不抵債
海普瑞一度被認為是 “股壇神話”,曾以148元的天價發行,募資凈額為57.17億元,超募48.15億元,上市首日股價一度升至188元。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截至今年公布半年報時,公司對上述超募資金派上的用場還不多,比如對IPO時承諾的募投項目花去7687.27萬元;受讓成都海通36%股權花去720萬元;對成都海通藥業增資1700萬元;與一位博士專家合資成立了一家多肽藥物研發公司,花去2000萬元;受讓成都深瑞畜產品15%股權耗資1800萬元;償還銀行貸款8000萬元;補充永久流動資金4.89億元。
雖然此次收購PLI股權的資金來自自有資金,然而,海普瑞這一舉動卻被某些分析人士解讀為 “溢價收購海外虧損企業”。
海普瑞公告顯示,PLI是加拿大一家主要進行蛋白質技術開發和研究、生物制藥產品開發的上市公司,連年虧損,實際上已經資不抵債。據媒體報道,海普瑞發布上述公告時,PLI股價約為0.125美元,而海普瑞此次參與PLI的增發價約為每股0.208美元,溢價66.4%參股后,海普瑞所持股份占增發后總股本的10.02%,獲配的股票自PLI發行結束起三年零一天不得出售與轉讓。
海普瑞董秘辦工作人員劉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擬入股PLI并試圖開展長期技術合作,一方面是基于肝素蛋白質結構比較復雜、有進一步提純需要的前瞻性考慮;另一方面,“這個公司比較重研發,有一些技術儲備和產品儲備,也有一些在研階段的產品,我們比較看好,可能未來推向市場后也能獲得一些收益”。
51億元醫藥研發基地仍無著落
海普瑞上市之初,原計劃募資8.65億元投資肝素鈉原料藥生產建設項目,但這一項目至今仍未建成,原本計劃在今年底完成的生產擴建比預期落后許多,目前甚至沒有明確的時間表。海普瑞對此表示,擴建難度比較大,需要注意生產線的質量安全,還要滿足客戶特定的要求,又不能影響現有生產線正常生產,因此壓力也比較大。
對于所剩的48億元募資的使用,董秘步海華表示,公司仍在生物醫藥相關領域尋找一些項目投資機會,“這個工作一直在做,國內外的一些項目也都在考察。目前還沒有進行具體投資,但一直都在尋找”。
去年6月,海普瑞曾與深圳市坪山新區管理委員會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在深圳市坪山新區建設投資金額達51億元的生物醫藥研發制造基地,但上述計劃至今未有進展。
劉奇對此表示,“可能我們要求的土地面積比較大一點,我們也一直在和當地的政府管理部門溝通這一事宜。進展相對比較慢,有些因素和事件沒辦法去把握,但沒有說完全放棄”。據劉奇介紹,生物產業園主要用來布局海普瑞肝素鈉制劑的生產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募資存儲專戶資金余額為47.63億元 (含利息收入),而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賬面貨幣資金高達67.75億元。
有業內分析師表示,有錢可花只能代表有業績變好的潛力,但不代表業績一定能變好,從海普瑞此前表現看,很多業內人士都不認為海普瑞能花好錢。
對此,劉奇表示,“公司領導對投資的態度比較謹慎,盲目的擴張投資造成一定損失就不太好了,只不過可能更多的投資者更加關注短期的收益,而公司更加看重長遠的利益,所以難免會有一定的利益沖突”。
分析師:產品結構單一
兩年前,海普瑞可謂風光一時,由于王亞偉等人的關注,一夜之間成為資本市場上的明星和寵兒,坐擁590多億元市值,而截至昨日,海普瑞總市值已縮水至150多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主業產品結構單一是分析師們不看好海普瑞的最重要原因。
多位醫藥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光做原料藥是沒有前途的,而對于海普瑞來說,99.9%以上的營收來自于單一的肝素鈉原料藥銷售,且幾乎完全出口,對前三名客戶銷售收入占比達85%,后果便是在產品定價權上“沒地位”。
根據年報公開數據,2011年海普瑞營業收入縮水至不足25億元,跌幅超過35%,凈利潤為6億余元,下降50%左右。2012年以來,海普瑞前三季度營收僅為13.3億元,同比下降40%左右,而凈利潤也有5%以上的負增長。
海普瑞董秘辦工作人員劉奇對記者表示,“公司業績不佳與肝素行業整體不景氣有關,雖然三五年內可能看不到爆發式增長,但如果未來擴建的產能完全釋放出來的話,業績增長還是有一定保障的。我們年初做了一個股權激勵計劃,到2014年底業績相對于2010年能夠翻番”,劉奇表示。
董秘:已著手布局肝素鈉制劑
前述分析師指出,國內肝素企業都是從原料藥做起的,后續發展路徑有橫向和縱向兩種,橫向就是一門心思做大、做強原料藥業務,搶占原料藥生產轉移的先機;縱向就是積極研發肝素鈉甚至低分子肝素鈉制劑,主攻國內市場,尋找進口替代機會。他認為,我國肝素行業有兩次大的歷史機遇,第一次機會已過去,即占領全球肝素鈉原料藥市場的機會,海普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原料藥巨頭的;第二次機遇剛剛開始,或還將持續3年~5年,海普瑞也在試圖把握這個機會。
步海華此前透露,公司已經著手肝素鈉制劑方面的布局,子公司成都海通藥業已通過相關GMP認證,陸續會有產品上市,“低分子肝素我們的關聯公司也在做,今后如果能打開國內國外市場,也會并入上市公司,這在招股說明書里有承諾。”劉奇則表示,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就是首先打通肝素鈉行業上下游的產業鏈,“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是比較明確的,仍然是主業相關、做好主業。”
然而,仍有部分業內分析師并不看好海普瑞發展戰略,他們認為,首先海普瑞作為出口型公司,缺乏銷售制劑產品的渠道,尤其是醫院渠道;其次,藥品研發方面需要的時間周期太長、進展或很緩慢。
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海普瑞不斷重申有明確發展戰略,但坐擁48億元募資按兵不動,實在令人擔憂。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huan00.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