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3 04:37:50
每經編輯|睿生活周刊主筆 羅倫 發自上海
睿生活周刊主筆 羅倫 發自上海
在古希臘奧林匹亞阿爾菲斯河岸的巖壁上,刻寫著這樣一句格言:“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
草原上的羚羊知道,它必須要跑得比最快的獅子遠才能生存;獅子也知道,它必須跑得比羚羊快才能稱王。雖然現代社會中的人類,已不再需要奔跑著獲取獵物謀生,并找到了很多運動休閑的方式,但跑步正逐漸回歸為城市叢林中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只要穿上一雙合適的跑鞋走出家門,最簡單的運動也能帶來極大的樂趣。這時跑步的速度、距離已不再重要,路途中邂逅的人、看的風景、思考的問題,似乎都成為了附加的驚喜。
曾經最風靡的電影《阿甘正傳》中,讓人印象最深的臺詞之一,就是那句“Run”,如今跑友們的“覺悟”是——人類心理都存在著某種開關機制,某些特殊時刻會激活這最原始的“向往幸福的本能”,“奔跑,是一種精神。”
最時尚的生活方式
“還剩3.5公里,加油!”11月18日,沿著西湖、茶園和錢塘江,這條全長42.195公里的“最美賽道”迎來了2012年杭州國際馬拉松賽事。據統計,共約2.2萬人參與其中。人們在路途中邂逅風景,互相鼓勵,同時,這些努力奔跑的人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風景。兩天后,中韓國際旅游馬拉松賽在山東舉行;隨后,這股浪潮還將席卷北京、上海,各項馬拉松賽事將陸續鳴槍起跑。
不參加賽事的跑友也能享受奔跑的暢快。因為眼下,不僅僅是參加“馬拉松”能挑戰自己,即便是穿上一雙價值35元的飛躍牌經典款田徑鞋,在公司、家庭住宅周邊的公園里跑上幾圈,也成為最時尚的生活方式。
“我是從2000年開始跑步的,那個時候的動機非常簡單,就是減肥。當時比現在重十五六斤。”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首席市場官魏江雷也是一個跑步愛好者,跑齡12年。
魏江雷說,剛開始跑步的時候,因為身體機能跟不上,總是先慢走再快走,從半個小時到走1個小時,“大概走了半年之后,才開始真正地跑起來”。
今年1月份的廈門馬拉松、東京馬拉松、蘭州馬拉松,魏江雷全部參與了。他告訴記者,自己跑了5年的半程馬拉松,去年才開始第一次跑全程,“杭州馬拉松特別有意思,前20公里特別漂亮,要穿過小山、竹林、茶園,風景非常美,就像乘著風在跑。”
同樣參與了今年杭州馬拉松大賽的企業家,還有百合網聯合創始人慕巖,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毛大慶等。賽事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把跑步作為業余愛好的人士,更是比比皆是。
事實上,跑步在很多國家已經流行了很久,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日本最知名的作家之一村上春樹還專門出過一本書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來記錄自己27年的跑步生涯。在跑步愛好者們看來,跑步是一件有規律且必須做的事情,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通過跑步,人們不僅得到了身心的鍛煉,更多的是讓自己保持一種積極、健康、樂觀的生活狀態。此外,跑步還是一種社交的模式,跑友之間可以相互分享跑步的故事、經驗,推薦更有趣的跑步路線,一起跑步聚會等……這些積極的舉措都會激發人們對工作和生活的特殊靈感,讓跑步成為一種精神食糧。
12月2日,上海國際馬拉松大賽即將拉開帷幕,來自全球各界的“愛跑族”將云集上海,刮起新一陣的“追風”浪潮。
為了讓更多人走近并感受跑步這項最基礎的運動所帶來的樂趣,《每日經濟新聞》睿生活周刊特邀四名跑步愛好者暢談他們的跑步樂趣,分享他們的跑步經驗。周圓,DarkRunner夜間跑步團隊組織者,某中國手工眼鏡品牌設計師。SarahEdson,英國人,來中國四年。曾參加過國內多項越野馬拉松賽,獲2012年鐵木真草原馬拉松比賽女子組冠軍,馬賽75公里超級馬拉松策劃者之一。
程旸,跑步團隊BeginsRunningCrew組織者之一、中國sneaker圈與潮流圈專業人士。
Alex,22歲,即將在上海馬拉松上再一次挑戰42.195公里,目標3小時10分。
跑友訪談
Q1
去哪里跑步?
2009年6月的一個黃梅天,周圓在家看了關于跑步的電影 《怒火攻心》后,突然“跑性”大發。當晚,周圓跑下了上海南埔大橋的2.5公里,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每周都堅持跑步,從最初的單次5公里,到2011年每次跑10公里。今年起,周圓正試圖循序漸進地跑15~20公里。
“現在,每周我們會有兩次跑步聚會。”周圓告訴記者,自從身邊的朋友知道他在跑步,感興趣的人陸續加入,從四五個人,十幾個人,到目前的34個跑友,“剛開始第一個月,我就給這個團隊取了個名字‘DarkRunner'。”
說起去什么地方跑步,周圓滔滔不絕,“我常住在上海,但北京、杭州、橫濱、東京、大阪、曼谷都跑步過。和其他城市相比,我認為上海是最好的!”周圓告訴記者,一般跑友都喜歡跑徐匯、濱江一帶,因為沿途有洗手間、超市、停車場。然而,喜歡挑戰和追求新奇的周圓卻認為這條路線“太過完美”。
“我喜歡在一些老城區跑步,會遇到和認識很多當地居民,他們都會很友善地和你打招呼,慢慢認識和熟悉起來,甚至有些人還會給我們加油。”周圓笑著說。
從英國來的Sarah則是一名長跑健將。談及印象最深刻的跑步線路,Sarah直言,“是長城馬拉松。”不過,對于一般的跑步愛好者,她也推薦了一條線路:“沿著蘇州河、外灘、復興大橋,然后坐船去浦東,跑到中山公園。差不多每次跑步距離在21~25公里左右。”
除了上海,曾跑過包括香港、新疆、內蒙古、杭州等多個地方馬拉松賽事的Sarah,還推薦長跑愛好者去貴州跑。“貴州當地也有馬拉松比賽,一般分三天進行,總共100公里。分別在貴州三個不同的地方跑,每個地方各具特色,都很美,人們也很熱情,有的穿著美麗的少數民族服裝,奏著動聽的音樂在沿途為我們加油!”
坦言自己曾是“半途而廢”性格的程旸則認為,跑步可以教會人“如何正確生活”。程旸的跑步習慣是緣于參加NikeHoodToCoast接力比賽,“那時候是我練得最狠的時候,訓練強度很高,但進步也非常可觀。”
在程旸看來,最喜歡的跑步環境是公園,“因為人少,綠化好,跑起來舒服。”
從大學二年級就開始跑步的Alex則是在跑步的時候和他現在的老板熟絡起來的。現在,Alex每周要訓練5次,熱身和跑步加起來,時間在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左右。Alex最喜歡的跑步路線是蘇州河的親水平臺附近。
Q2
跑步時穿什么?
人人都說跑步的衣著很重 要,不單是安全性的問題,更彰顯出跑步者的品味和格調。跑鞋,被公認為是跑步者的最重要裝備。一雙穩定性能好的跑鞋,不僅能預防受傷,還能增加跑步舒適性。業內給出的建議是,去專門的跑鞋店購買跑鞋,因為專業的店員會根據足型幫你挑選合適的鞋。
不過,怎樣的跑鞋稱得上最合適?其實,對于初跑者而言,市面上一般的跑鞋都適用。其中,性價比最高的當屬國貨,如售價幾十元的飛躍、回力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風靡一時的田徑鞋。老外稱之為“武術鞋”,因為它們底軟,舒服,少林寺都會來定這款鞋子,現在在國外也廣受歡迎。對于并非專業、剛入門的初跑者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如今在跑步圈內比較受歡迎的專業跑鞋品牌是多威,也屬國產。根據不同需求和系列,其跑步鞋價格在一兩百元到數百元不等,但由于整體性能較好,加之價格實惠,受到了許多跑步愛好者的青睞。
然而,隨著跑步者追求的更長更久更快的目標,對跑鞋的要求也就不止于此。有專業人士告訴記者,當徒步量增大,在平地運動時穿的“不帶雙密度中底的穩定型、控制型越野跑鞋、以及輕型徒步鞋就基本不能考慮,否則一定會引起跑步者膝蓋內側痛的情況。”
據上述人士介紹,所有的跑鞋其實都分為三種類型:緩沖型(或者稱為避震型)、穩定型,以及控制型。它們的區別或許只有專業級別的人士可以清晰羅列。對于業余的跑步愛好者,若要進行長跑、耐力跑,大品牌的跑鞋比較有保障。
身為設計師的周圓對記者直言,自己對跑步裝備尤其講究。周圓推薦給跑友的跑鞋是NikeLunarGlide+系列,“舒適,支撐性好,同時,作為設計師的角度來講,鞋的設計也非常好看。”
程 旸 推 薦 的 是Nike的 跑 鞋LunarGlide4,“這雙鞋子的緩震性能非常好,經過近期訓練和比賽的磨合,跑步體驗很棒。”
至于上衣和褲子,對于業余跑者似乎沒有過大的要求,舒適、簡單就好。
Sarah認為,跑步衣著的關鍵在于細節設計,“比如我現在穿的品牌跑步女子針織外套,我很喜歡,因為不僅材質舒服、保暖,它的側面還有小口袋,可以放跑步需要隨身攜帶的小物品。另外,反光條的設計也很細致,對于夜晚跑步很重要,安全性增強。”
在圈內,專業的跑步穿衣還有一個簡單的規則,即“三層穿衣法”:第一層排汗,一般材質為滌綸或者特種滌綸,在夏天第一層就夠了;第二層保暖,一般是滌綸或者特種滌綸做的抓絨,天氣涼時用來保暖;第三層為保護、防風、防雨、防雪、越野跑防刮擦,一般是錦綸做的風衣。
Q3
還有什么附加裝備?
選擇了喜愛的路線、穿戴整齊,還需要些什么來充實、完善跑步的體驗呢?根據跑友們的說法,在戶外跑步時,能隨時知曉自己行進的速度、距離、所用時間,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使戶外活動、運動鍛煉變得更加富有趣味,也可以設置挑戰,看到自己在一點點的進步。就目前而言,跑友們最普遍使用的戶外運動“利器”是GPS定位儀和各類相關手機軟件。
“對我而言,跑步必不可少的協助裝備就是Nike+RunningApp”,周圓認為,這個軟件非常方便,界面清晰簡潔,記錄跑步路線,還能方便的與朋友分享。周圓還告訴記者,出國跑步的時候,自己還會用Nike+SportWatchGPS。
同樣對定位軟件愛不釋手的Sarah坦言,“每次在跑步過程中聽到軟件里傳來的鼓勵聲音,我都格外興奮。”
事實上,持之以恒的跑步愛好者們通常還會花上幾十元錢,在網上淘來一個輕便的跑步腰包,把自己需要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里頭。這些必備物品通常包括音樂播放器、毛巾、鑰匙、手機等,但一款能夠衡量自己每日汗水所獲的軟件或產品,才是許多跑步愛好者的真正寵兒。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huan00.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