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30 00:58:3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成立于2005年底的合資壽險公司中法人壽或將遭遇“七年之癢”。
近日,一位中法人壽的前員工向記者透露,中法人壽的中方股東中國郵政集團可能會退出,中法人壽或將會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對此,中法人壽的董秘方穆華在10月25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他不清楚此事。
2009年后保費逐年下滑
據了解,中法人壽成立2005年12月,注冊資本為2億元,其中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和法國國家人壽各持有其50%的股權。中法人壽的董事會一共設有六名董事,其中中方股東占3席,法方股東占3席,郵政集團派駐的董事包括:劉立清任董事長、李國華非執行董事、陶禮明非執行董事。
在中法人壽成立四年之后的2009年,中國郵政集團和20個?。▍^、市)郵政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了中郵人壽,其中中國郵政集團持有20%的股權,是中郵人壽的第一大股東。
作為同是中國郵政集團控股的人壽保險公司,借助中國郵政銀保優勢,中郵人壽近年來扮演了業界的黑馬角色:今年前9個月其保費收入已達到103億元的規模,殺入壽險業前10名。
然而,與中郵人壽的崛起相對應的是,中法人壽似乎受到了郵政大股東的“冷落”,保監會的數據顯示,經過7年的發展,今年前9月中法人壽實現保費收入僅有2660.10萬元,在25家外資壽險公司中排名墊底。
數據顯示,中法人壽保費最高的一年是2009年,這一年中法人壽實現保費收入2.7億元。也是在這一年中郵人壽成立,成立當年中郵人壽的保費只有0.05億元;2010年,中法人壽保費收入下降至2.2億元,而中郵人壽的保費收入卻高達20.2億元;到了2011年,中法人壽實現保費收入僅有0.65億元,不足2009年高峰時的四分之一。
來自北京保監局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法人壽的保費收入只有0.24億元,而同屬于郵政系統的中郵人壽北京分公司的保費收入卻是2.4億元,兩者相差10倍之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隨機走訪了北京地區的一些郵政 (含郵儲)網點,沒看到中法人壽宣傳彩頁、條款、展架。一位中法人壽的前員工趙成(化名)向記者透露,以北京地區來說,郵政的很多網點都不做中法人壽的業務了。而與中法人壽合作的郵政網點也是一些邊遠地區的網點,北京市區資源好的網點,基本上都支持中郵人壽的業務。
成立7年未獲增資
8月22日,保監會正式批準中郵人壽的注冊資本由5億元變為20億元,此次增資15億元是中郵人壽成立3年來首次增資。
而中法人壽從成立之初的注冊資本2億元,經過了近7年的發展,其注冊資本還是2億元。也因為其注冊資本只有2億元,意味著中法人壽只能成為區域性的保險公司,因為根據相關的監管規定,全國性的保險公司其注冊資本就要求5億元。7年來,中法人壽的業務范圍也一直都在北京。
據趙成(化名)透露,自從今年6月份原郵政儲蓄銀行行長陶禮明因涉嫌個人經濟問題協助有關部門調查后,中國郵政集團暫時還沒有給中法人壽派駐新的董事。事實上,目前陶禮明的名字依然在中法人壽官網上公開信息披露欄中,其職務依然是非執行董事。
對于中國郵政集團有沒有再向中法人壽派駐董事一事,中法人壽的董秘方穆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郵政集團暫時沒有給該公司派駐新的董事人選,目前陶禮明仍然是非執行董事,談及陶禮明一事,他坦言,他們也是看報道才知道的。
趙成透露,現在中國郵政集團可能打算退出中法人壽,中法人壽的法方股東也正在等待著新的投資者入駐,已經接觸了幾家機構,但現在沒有正式的消息。
對于此事,中法人壽的董事會秘書表示,此事他不太清楚,管理層不一定知道,他建議記者去問問董事會。隨后記者向中國郵政集團求證,郵政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清楚此事。
10月25日,記者登錄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的官網,在其“控股公司及直屬單位”一欄中也未查到中法人壽公司的名字。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huan00.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