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10-30 00:49:19
每經網10月30日訊 每經記者 張茜 發自北京
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正雄心勃勃地打造“西方人民幣離岸中心”,而據外電消息,中資行卻已對在英國發展萌生退意。
《金融時報》周一報道,中國大型國有銀行正大步地將其歐洲業務從英國倫敦轉至盧森堡,以規避倫敦金融城嚴厲的監管。在近日一封致英國財政部的信中,中資行抱怨稱,不一的監管和嚴厲的流動性指標使得中資行正將業務轉移,甚至將歐洲業務的管理部門轉移出倫敦。“他們發現,在當前的監管環境下,在英國開展業務已經越來越困難”這封由外國銀行協會(Association of Foreign Banks )代表中資銀行發出的信件中寫道,其中有一家中資銀行已經將該行三倍于倫敦的業務量轉移至盧森堡,其他幾家銀行也有意將業務管理中心轉移到監管更為寬松的盧森堡。
金融危機伊始,中國國有大型銀行加快海外發展,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交通銀行紛紛出海在倫敦開展業務。標準普爾稱,不包括中國銀行在內,其他中資銀行的海外資產在過去的三年里以驚人速度增長,實際增幅達到176%。
與在世界其他地方開設分行的擴張形式不同,大型國有中資銀行在英國都是以建立子公司的形式運營。中國農業銀行今年2月建立農行英國子行,交行英國和建行倫敦分別成立于2011年11月和2009年三月,除國際業務最廣的中國銀行外,至今只有成立于2003年的中國工商銀行英國子公司——工行倫敦在倫敦中國城有一家分行。
金融時報稱,中資銀行在英國發展面對的主要問題是,英國監管機構金融服務監管局(FSA)拒絕中資銀行在倫敦開設分行的要求。自金融危機以來,獲FSA批準設立的分行數量越來越少,特別是對相關銀行在本土的監管水平,透明度或資本水平不滿意的情況下。由于分行屬于海外銀行的分支機構,FSA對其控制有限,所以英國監管機構傾向于批準外資銀行建立英國子公司。外資銀行的子公司在監管上與英國本地銀行沒有差別,在透明度、資本和流動性方面都有嚴格標準。
建行已于今年9月發表聲明將在盧森堡開設分行,董事會已于8月批準設立盧森堡子公司。工商銀行2011年在盧森堡開設了分行。與倫敦聞名于貨幣清算,國際貿易和證券交易不同,盧森堡是歐元區最重要的私人銀行金融中心,也是僅次于美國的投資信托中心。靈活金融監管和優越的稅收環境是盧森堡逐漸成為全球重要離岸金融中心之一。
金融危機重創歐洲銀行業后,歐盟現行金融監管環境弊病也隨之暴露,要求全面改革的呼聲漸漲,盧森堡寬松的監管環境或將有所改變。上周六,德國總理默克爾呼吁發達國家建立更加嚴格的金融監管,“我們曾計劃監管每一個金融中心,每一個金融參與者,以及每一個金融市場產品,這些活動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有些領域仍未執行,我們仍然有所遺漏”。
另一方面,倫敦一直尋求成為人民幣業務的歐洲中心。今年四月,倫敦金融城推出“人民幣業務中心”計劃,意欲打造“西半球人民幣離岸中心”,上周三,倫敦金融城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包墨凱剛表示“倫敦人民幣業務發展令人驚喜”,建行和工行繼中國銀行之后,也加入該計劃。
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系統(SWFIT)的全球人民幣支付量數據,倫敦早在今年6月以為全球第二大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截止到9月,倫敦都保持了這一位置。
“西半球人民幣離岸中心”計劃外,倫敦也一直致力于成為中資銀行的歐洲中心,中資銀行此舉對于英國不啻為一大打擊。記者聯系倫敦金融城政府新聞官,后者表示對此事件不予置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