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10-19 07:59:46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2012年銀行中報數據顯示,上市銀行的電子銀行交易替代率已經普遍超過了60%,高的甚至達到90%左右。2010年8月,連接各商業銀行的總行網銀端口的第二代網銀系統上線,吸引客戶使用的同時,實際上也加快了客戶資金在不同銀行賬戶之間流動的速度。
“在超級網銀推出后,從他行歸集的資金去年有300億,今年隨著客戶量的增長,已達到1200億元。”在10月18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電子銀行高峰論壇中,民生銀行電子銀行部營銷策劃中心總經理陶江透露。
超級網銀的官方名稱為“第二代支付系統”,按照央行官方網站的解釋,能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靈活的接入方式、清算模式和更加全面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手段,實現網銀互聯,支撐新興電子支付的業務處理和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實現本外幣交易的對等支付 (PVP)結算。
根據銀率網在今年4月的一次統計,有20余家銀行開通了超級網銀業務,但這起功能并未如上述央行的官方解釋中實現多樣性。
“目前轉賬匯款的業務各行都是開放的。”陶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其他業務中各行的開放程度不一,而央行對“超級網銀”的交易金額限制在單筆5萬以下,也是出于風險考慮,其他業務各行之間達成共識放開還需時間。
一位參會的商業銀行人士表示,在存款競爭日趨激烈的現在,“超級網銀”的跨行資金歸集功能,將加速資金流動,而銀行的服務和收費策略將影響客戶資金的流向。
此外,談及最近出現的銀行自建電商平臺,與第三方支付公司發生的新的商業競爭關系,中國銀聯電子支付總經理孫戰平認為,現在國內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盈利空間,被商戶和銀行之間越來越少的扣率價差所擠壓,靠延伸邊緣業務來賺錢,他認為在獲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中主業能實現盈利的很少,許多靠資本市場或其他投資盈利。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