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6 02:03:3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項目從年產30萬臺縮減至年產10萬臺,原本已自籌資金開工的項目突然變更成使用募集資金建設,方正電機(002196,收盤價11.14元)本次增發背后有何隱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方正電機最初年產30萬臺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項目的背景是與萬向電動汽車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萬向電動車)合作,在最新公告中,公司卻并沒有提到萬向電動車。有分析人士預計,由于萬向集團曾承諾向萬向錢潮(000559,收盤價4.43元)注入萬向電動車資產,且萬向錢潮已開始大舉投資電機項目,因此方正電機與萬向電動車的合作恐難持續。
不過,方正電機董秘胡宏則表示,“我們與萬向的合作并沒有停。”
項目縮水 資金自籌改增發
10月8日,方正電機公告稱,公司擬發行3891.0506萬股,募集資金約4億元,其中2.074億元用于年產10萬臺純電動汽車驅動系統項目。
事實上,早在2010年12月25日,方正電機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總投資8.75億元投資建設年產30萬臺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項目,是最新公告中規模的3倍。記者注意到,前后兩個項目的選址均在浙江省麗水市水閣工業區,總面積為88901.95平方米,土地證號是“麗開國用2011第4745號”。
方正電機在增發公告中并未解釋建設規模大幅縮減的原因。方正電機董秘胡宏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今10萬臺項目實際上就是當初的30萬臺項目,只不過現在是“分步實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現,當初年產30萬臺電機項目不涉及再融資,但如今縮水后的投資計劃卻變成定向增發募集資金。2010年底的公告顯示,方正電機8.75億元總投資將申請銀行貸款3億元,其余由企業自籌。
對于項目資金來源從“自籌”變更成“募投”,董秘胡宏表示,由于公司資金缺口比較大,自有資金無法滿足建設,所以才募集資金建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方正電機的資金面狀況并不理想。2010年底,方正電機貨幣資金為9636.91萬元,2011年底減少至8641.24萬元,2012年上半年進一步減少至7162.41萬元。
由于存在資金缺口,方正電機的電動汽車電機項目建設速度十分緩慢。2012年中報顯示,公司電動汽車項目2011年投入資金2039.3萬元,2012年上半年增加至3318.5萬元。不過,考慮到該項目購買的約136畝土地的價格就高達1523萬元,方正電機在電動汽車項目上的投入實際并不多。
由于本次方正電機定向增發對象是中國華電集團旗下華鑫國際、納愛斯集團設立的麗水謙心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及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董秘,因此,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此舉代表產業資本和公司管理層對電動車電機項目的共同看好。
根據公告,當初30萬臺項目預計年營業收入15億元,新方案則預計年產10萬臺項目達產后可實現營業收入6.77億元。項目建設規模縮水三分之二,預計收入卻只縮水55%。
業內質疑董秘稱未停止合作
為何電動汽車項目進展如此緩慢?一位不愿具名的電機行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電動汽車行業整體發展并不快,大規模生產出電動汽車電機未必就有很好的銷路,大規模上馬電動汽車項目對電機廠商來說并不現實。
“方正電機之所以當初提出年產30萬臺電動汽車電機,源于公司與萬向電動車公司的合作,但從目前的情況看,方正電機與萬向電動車的合作并不順利。”上述業內人士如是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方正電機公告年產30萬臺電機項目前一個月 (2010年11月8日),公司公告了與萬向電動車的框架性合作協議。該合作協議包括萬向電動車向方正電機提供具體性能參數,方正電機按照萬向電動車的要求進行生產等。方正電機表示該合作 “有利于雙方建立產品的供需鏈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11月,在方正電機公布與萬向電動車進行合作后,公司的股價便出現連續漲停。顯然,來自萬向電動車的訂單正是市場看好方正電機的理由。
然而,萬向電動車與方正電機的合作存在不少變數。
浙商證券分析師史海昇指出,萬向自身對動力總成中電控部分的研發滯后,且萬向集團對市場的判斷趨于謹慎,從而導致萬向集團對方正電機采購的推遲。
更為市場擔憂的是,由于萬向集團曾明確表態將在條件成熟時將萬向電動車的股權注入到上市公司萬向錢潮,且萬向錢潮實際上已經投入資金進行電機、電機控制器領域的研發。顯然,萬向電動車與方正電機在電動汽車電機方面的合作,一定程度上會損害萬向錢潮的利益。
“我們與萬向的合作并沒有停。”胡宏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萬向電動車作為行業龍頭,需求很大。但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還有待于政策的明朗。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huan00.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