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9 00:59:4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智
每經記者 李智
截至9月28日,已經有35家創業板公司公布了股東延長限售期的公告,但這個原本應該鼓舞人心的事件,卻沒有成為創業板大漲的契機。市場一度傳聞稱,此次創業板大股東們的集體表態是因為監管層的干預,而不少投資者也認為,時間長短不一的追加限售承諾,僅僅能夠解除近憂,未來這些股東減持的壓力仍在。
據iFinD數據統計,這35家公司中,限售期延長1年的有6家公司,其余29家公司延長時間均沒有超過6個月(含6個月)。
延長鎖定期限不一
在35家創業板公司的控股股東們集體宣布延長限售期之后,其中的一些特點也引起了市場各方的關注。
一方面,目前發布公告的創業板公司主要集中在2009年上市。也就是說,這部分公司控股股東所持限售股,即將在年內解禁。具體來看,上述35家創業板公司中,有34家都在2009年內上市,僅有星輝車模是在2010年1月上市。另外,在首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公司當中,除樂普醫療以外,已經有27家公布股東延長限售期的公告。
為何單單樂普醫療未公布限售期延長的公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這一問題采訪了樂普醫療方面,公司董秘辦人士表示,目前正在履行相關手續,因為涉及兩大大股東都是國有股東,所以手續審批比較繁多,但是正在進行當中。
另一方面,這35家創業板的控股股東們,延長限售期的時間長短不一,最長達到1年,最短的卻只有2個月。具體來看,寶德股份、星輝車模限售股追加鎖定期限達到一年;而探路者控股股東表示,90%解禁股份追加限售期1年,剩余10%在今年年底前不減持;安科生物實際控制人追加限售期一年,其余部分董監高則承諾年底前不減持。另外,漢威電子、金亞科技此前已經宣布的追加一年的限售期。
另外,華誼兄弟及天龍光電的實際控制人承諾解禁日起6個月內不減持,而立思辰由于部分董監高9月份進行了股票增持,因此2013年3月18日之前均不會減持,相當于再鎖定四個多月。除此之外,特銳德、神州泰岳、南風股份等20余家創業板公司,均表示2012年內不減持,相當于延長了兩個月。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控股股東即便在解禁后要減持,也面臨諸多的限制條款,其中首先就是減持量的限制。在創業板中上市的多為民營企業,發起人股東均在上市公司擔任董事長或其他高管職務。根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等規定,在上市公司高管持有股份解禁后,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該公司股份總數的25%。即便是離職以后,其減持也會在時間上受到一定限制。
減持壓力仍在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次創業板個股大股東集體宣布延長限售期前,已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在目前的市場低位,控股股東減持沖動應該不大,畢竟解禁之后立即減持必然對市場信心造成重壓。不過,同樣在2009年上市的中小板公司,卻出現了控股股東在解禁后立刻拋售的案例,這就讓不少創業板的投資者感到憂心忡忡。
比如宇順電子在本月20日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魏連速先生通知,自2012年9月4日至2012年9月19日收盤,魏連速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魏捷女士、王忠東先生因自身資金需要,累計減持公司股份367.19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4.99%。而這部分限售股在9月3日才上市流通。
中信建投分析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相比國企,民企解禁股股東有更多的解禁自由和動力,因為民企的大股東通常為個人控制的法人,股票價格的波動直接體現的是大股東個人財富的波動。如果在不喪失控制權的前提下,其大股東就存在為增添財富而減持的動力。業績平平但股價漲幅較大的個股,解禁拋壓更大。相對而言,國有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多為各級國資委。國資委作為政府機構,掌握國有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其減持計劃不能輕易地實施。
另外,在35家創業板公司控股股東抱團追加限售期承諾時,投資者在給予肯定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疑惑:為何這么多家創業板公司會集體發布內容極為相似的公告?
對此,一位知情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此前交易所要求創業板上市公司進行一個針對控股股東等持有限售股股東是否有減持意愿的調查,如果沒有的話,就建議根據實際情況發布一個公告,將這一信息反饋到市場之上。所以就出現了大批創業板公司集體公布股東延長限售期的公告。不過這位知情人士一再表示,交易所并未強制要求持有者不能進行減持。
不過,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監管層維護市場穩定的意愿十分明確,而創業板歷來都有較高的市場關注度,而且目前很多公司股價已經處于低位,因此出于種種考慮,大股東選擇減持的可能性并不大。不過從目前公告來看,不少創業板公司的控股股東僅表示2012年年內不減持,也就是僅將限售期往后推了兩個月而已,而不是直接延長一年,這樣的承諾確實難免讓人顧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