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銀行購買理財產品 只因不愿貸款?

2012-09-21 00:53:56

下一階段仍需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適當出臺經濟刺激政策,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投放,是逆周期調控的必然要求。

項崢

近期,據媒體報道,在上市銀行的半年報中,初步統計有9家上市銀行斥資近3000億元購買金融機構理財產品,存在將表內貸款轉化為理財產品的可能性。

筆者認為,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減,金融風險增大,貨幣政策相對寬松的大背景下,上市銀行將表內貸款轉化為理財產品動力不足。但上市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資金規模大幅增長,這凸顯當前商業銀行貸款意愿不足,更需要引起市場關注。

目前,監管政策并未禁止金融機構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因此,上市銀行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承擔金融風險并獲得投資收益,屬于商業銀行正常經營行為。從商業銀行會計科目看,設置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本科目下還有“應收款項類投資”明細科目,進而又設置“理財產品”、“資金信托計劃”或“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等項,符合金融企業會計報表報送要求,并不存在違法違規的情況。半年報發布后,監管層也未對上市銀行利用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進行管理或規范。

盡管如此,我們仍需關注這一行為所反映出來的基本事實,那就是當前商業銀行貸款意愿存在不足。

在現行監管政策下,信托貸款理財業務受到一定限制,商業銀行沒有很強的動機借助自有資金,實現表內貸款理財化,以規避監管管制。此外,今年以來,貨幣政策明顯加大預調和微調,商業銀行信貸額度總體也較上年寬松,商業銀行更無動機將閑置資金不發放貸款,而用于購買理財產品。除非上市銀行本身貸款意愿不足,同時符合微觀審慎條件的有效貸款需求出現下降,利潤目標又促使金融機構加大資金運用。

事實上,今年以來一般性貸款增長緩慢。雖然8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7039億元,超出市場預期,但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中長期貸款仍低于票據融資111億元,項目貸款增長仍然乏力。雖然票據融資增長較快,但近期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增長放緩,8月份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減少844億元,同比少增2496億元,顯示未來票據融資增長空間可能受限。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經營壓力增大,利潤目標考核促使金融機構加大資金運作。特別是票據融資利率穩步回落,理財產品投資風險收益優勢凸顯,上市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動力增強,相應投資資金一年內增長超過一倍。

總體來看,本輪經濟周期調整,從根本上說,是國民經濟運行動力內在調整的反映,也是對舊有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所做的矯正。雖然未來宏觀經濟困難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也應該看到,中國人口規模龐大,收入增長預期較強,因人口規模和收入增長形成的市場需求巨大。因此,下一階段仍需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適當出臺經濟刺激政策,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投放,是逆周期調控的必然要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欧美日韩乱国产综合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第一香蕉 |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一区 | 亚洲国产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a∨电影天堂 |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