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9 00:53:33
未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重點,應該放在債券市場。對此,金改“十二五”規劃已經作了明確的描述.
周俊生
擴大直接融資,在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中,一直是一個堅定不移的政策取向。金改“十二五”規劃明確了發展直接融資的量化指標,即爭取到2015年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額的規模達到社會融資規模的15%。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為了達到平衡中國金融結構的目標,努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以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將對我國資本市場產生深刻影響。
一提到發展直接融資,很多人會習慣地想到股票市場的擴容。因為盡管中國資本市場的初創時期是以國庫券、企業債券以及金融債券等起步的,并以此為基礎讓民眾有了初步的金融知識,培植了早期的投資者隊伍,但在交易所市場建立起來后,很快形成了以股票為主導的市場格局。
20多年來,A股市場的發展突飛猛進,投資品種也日益多樣化,除了主板市場以外,還建立起了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新三板市場也在近期面世。但與此同時,債券市場卻日益萎縮,國庫券的發行數量雖然仍很龐大,但其交易已經更多地限制在銀行間市場。至于企業債券,雖然可以在交易所掛牌,但幾乎無人問津。相比于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在我國資本市場上無疑已經被“邊緣化”。
債券市場的“被冷落”,導致我國發展直接融資的途徑似乎只能集中在股票市場。因此,每年都有大量新股進入市場,A股市場的風險也比國際股市大一些。20多年來,A股市場表現出“牛短熊長”的特點,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將發展直接融資的重點放在了股票市場上。
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之所以會集中于股票而冷落債券,當然有這兩種投資品種不同特點的客觀原因。企業發行股票不像債券那樣付息,更不用考慮還本。但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認為股票發行是竭澤而漁的圈錢行為,這加劇了市場的投機炒作風潮和貪婪心理。而更多的投資者由于無力承受股票的投資風險,只能遠離這個市場,無法通過資本市場的投資來實現個人財富的增值。
“十一五”期間,我國直接融資比重已經達到11.08%,“十二五”期間,這一數字將提高到15%,這并不是一個過高的目標。但如果直接融資過度集中于股票,那么,這個額度對于已經負重過度的A股市場來說,仍然是一個過高的目標。因此,未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重點,應該放在債券市場。對此,金改“十二五”規劃已經作了明確的描述:“完善債券發行管理體制,加強各部門協調配合;穩步擴大債券市場規模,推進產品創新和多樣化;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為債券市場發展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推進債券市場建設的“路線圖”已經繪就,現在的關鍵是要將它落到實處,而這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對于市場管理部門來說,當務之急就是要遏制企業過度泛濫的股票融資需求,引導企業將融資目標更多地放在債券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