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9 00:53:31
國內民間資本蘊藏著數十萬億元的體量。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充分發揮民間資本的潛力,注入新鮮血液,并進行有效引導,民間資本將化成巨大的投資力量,而這也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
宏皓(金融學家)
近日相關部門發布了 《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目前國內經濟的許多問題,仔細分析起來,都需要通過金融改革才能解決。發展方式的轉型必須要金融改革來配合,制度創新需要金融改革配合,我們的消費需求、內需機制也需要金融改革來配合。所以金融改革是下一步國內經濟改革實施最重要的突破口,我們必須要全方位地推進金融改革,當然還有資本市場。
隨著國內經濟持續下行,國內銀行業的經營環境逐漸變得困難,未來三到五年內國內銀行盈利能力面臨的壓力日益加劇。銀行業所蘊含的金融風險可能只是目前國內金融風險的冰山一角,相比之下,中國式的影子銀行體系可能才是更大風險源。中國式的影子銀行體系主要包括信托、擔保、小貸公司、典當行、地下錢莊等。事實上,自2011年溫州民間借貸危機爆發以來,各地民間金融的風險便已陸續暴露,并牽連至當地的銀行系統。
影子銀行體系的存在,主因是實體經濟中大量的金融需求無法在正規渠道得到滿足。若以“一刀切”與“緊急滅火”的方式處理,勢必將傷及實體經濟的運行,反而引發更大的風險。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正規渠道依然無法解決實體經濟中所存在的金融需求,影子銀行系統仍會在風聲過后卷土重來,這些運動式的治理,更像是在抽刀斷水,治標而不治本。
化解國內金融風險的關鍵依然是發展,既要搞利率市場化與銀行業改革,讓商業銀行能夠為更多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也要推動金融解放,讓多種金融形式得以共同在陽光下運行,并施以常態化的監管。在治理影子銀行體系方面,如何讓原處于地下的影子銀行系統按照正規的方式運營,發展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平衡經濟運行中的風險與收益,顯得更為重要。
國內民間資本蘊藏著數十萬億元的體量。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充分發揮民間資本的潛力,注入新鮮血液,并進行有效引導,民間資本將化成巨大的投資力量,而這也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民間資本必須得到釋放,而且要通過新一輪的改革來完成。
盡管一些民間“小巨人”正在成長,但遭遇發展“三重門”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民企碰上“彈簧門”,被實施細節彈回來;遭遇“玻璃門”,被壟斷行業排擠在外;堵在“隱形門”外,找不到進入的突破口。國家要出臺政策,保障將拉動經濟增長的“接力棒”交給民間資本,要對法制環境、市場環境進行改善,在投資審批、土地、外貿等方面獲得公平待遇,特別是在結構性減稅方面應加大力度,真正讓民營企業有利可圖。
解決融資難的方法很多,不是把所有的融資都推到證券市場來。解決融資難需要打破金融行業的壟斷,讓更多的民間資本成立多種多樣的金融機構,建立多種渠道的投資融資平臺,讓民間資本通暢地流動,融資難的問題就迎刃而解。構建公平競爭的金融行業,需要用金融創新來推動產業升級,而不是大家都到證券市場圈錢。另外,怎么把國內資本市場變成一個真正的投資市場,也是一個艱巨的大任務。
解決好以上問題,中國的金融體系會蓬勃發展,金融風險相應會分散,經濟風險也會下降,而且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也會增強,所以金融改革是下一步經濟改革最關鍵的突破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