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2-09-12 00:50:30
目前來看,逆回購操作效力有限,資金面緊張的局面未能有效解決,市場上關于降息和降準的預測熱度高燒不退。
每經編輯 郭田勇 潘曄
郭田勇 潘曄
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8月,CPI同比上漲2%,再次回到“2”時代。具體分析看,其中翹尾因素貢獻了大約0.6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占比則為1.4個百分點左右。
據當前情況及未來的趨勢看,未來一段時間,物價上漲的壓力已然凸顯,通脹風險將有所加大。
首先,輸入型通脹壓力較前期有所增加。隨著市場對美國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出臺預期的強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出現反彈后進一步走高的可能性大增。另外,美國的干旱也將對國際糧價及中國糧食價格帶來一定的影響。
其次,因8月的PPI加速下滑,實體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近日,發改委加大項目審批力度,批復近萬億項目以進一步刺激經濟穩定增長。一系列穩增長項目的出臺將對CPI上漲產生明顯推力。此外,8月豬肉價格開始小幅回升,環比上漲1.5%,結束了此前連續6個月的環比下降。9月以后,豬肉將逐步進入消費旺季,其價格的回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物價上漲。
雖然通脹風險有所上升,但綜合通脹向上的推力與向下的壓力兩方面因素來看,CPI大幅反彈的空間還很有限。一方面,8月CPI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是鮮菜與蛋類價格,而這主要是受夏季暴雨過多與溫度過高等臨時性因素影響,進入秋季后,鮮菜與蛋類價格有望回落。另一方面,下一階段CPI翹尾因素將處于持續回落過程。最重要的是,CPI的小幅反彈并不意味著宏觀經濟下行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相反,從PPI和PMI兩大上游指標低迷的表現來看,我國實體經濟下行壓力依舊很大。同時,我國出口疲軟,內需羸弱,居民消費對CPI上漲的支撐非常有限。在經濟形勢整體低迷的情況下,CPI大幅反彈的可能性并不大。
CPI的反彈將會擠壓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的空間。鑒于目前開始上升的通脹壓力和仍處下行的宏觀經濟形勢,未來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或將有一段時期的“觀望期”,如果之前的寬松政策效力完全釋放后經濟依然沒有起色,央行才考慮出臺進一步的寬松政策。
近期,為應對經濟下行,央行主要通過連續的逆回購操作而沒有像以往采用降準。目前來看,逆回購操作效力有限,資金面緊張的局面未能有效解決,市場上關于降息和降準的預測熱度高燒不退。
降息是貨幣政策放松的明顯信號,央行只有在CPI下降趨勢較明顯時才采用。一旦CPI走勢預期改變,出于降息時滯效應的考慮,央行往往會暫停操作先行觀望。因當前CPI反彈明顯,為避免下一階段物價上漲對利率政策構成壓力,央行短期內可能不再降息。綜合來看,年內確實有存準率下調的可能性。
但無論是降息或是降準,在帶來通脹壓力的同時,卻未必就能夠有效解決我國當前經濟低迷的難題。央行在采取寬松貨幣政策釋放流動性的同時,或許更應將注意力集中到流動性的實際流向以及其流向效率這一問題上來,盡可能地使釋放的流動性流動到真正缺錢的中小企業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避免新一輪通貨膨脹風險的到來。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