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7 00:57:3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廣州
2012年9月4日,安利(中國)宣布增投6億元布局生產、研發,分別在廣州和無錫建設生產基地和植物研發中心,并正式與廣州市蘿崗區簽訂了合作協議。
“無論是新建的第二生產基地,還是植物研發中心,都針對的是安利的拳頭產品紐崔萊。”安利方面表示。據了解,今后安利(中國)現有紐崔萊生產線也將全部轉入新基地,目前該項目已進入設計規劃階段。
同時,針對此前網絡上關于“蛋白質粉使用轉基因原材料”的傳聞,安利方面也借此機會公開向媒體澄清,安利蛋白質粉從原材料到成品都經過國際權威機構不含轉基因成分的認證。而且安利對于供應鏈實行有效的質量控制管理,從原料采購、生產環節到最后的成品都有嚴格檢測。
此外,安利高層在新聞發布會上還透露,公司正在考慮布局電子商務,但是不會脫離直銷成為另一種銷售渠道。
6億元加碼紐崔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獲悉,安利決定在中國內地增加投入6億元,用于在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建第二生產基地和在江蘇無錫建設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
安利(中國)總裁黃德蔭表示,隨著安利事業在中國的發展,原生產基地產能已飽和,因此安利決定在中國內地建設第二生產基地。據介紹,安利第二生產基地占地7.8萬平方米,計劃分兩期建設,分別在2015年、2016年竣工投產。
同時,記者了解到,即將在江蘇無錫開建的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將致力于融合中醫藥文化與尖端生物科學技術,研究中草藥的保健、美容功能及其有機種植技術,為安利中國及全球市場開發拳頭產品。
“無論是新建的第二生產基地還是植物研發中心,都是針對紐崔萊產品。”安利大中華總裁顏志榮表示,“紐崔萊是安利的拳頭產品,也是公司五大產品系列里最大的產品線”。
安利方面明確表示,新建基地將專門生產紐崔萊營養保健食品,今后安利(中國)現有的紐崔萊生產線也將全部轉入新基地。
數據顯示,2011年安利在中國市場達到了267億元的銷售額,而紐崔萊就貢獻了其中的50%,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巖宏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紐崔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達到12.8%,位居行業第一名。此次新建的生產線正是為了解決原生產基地產能即將飽和的現狀。
公開回應“轉基因”傳聞
在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此前網絡上關于 “蛋白質粉使用轉基因原材料”的傳聞,安利方面也借此機會向媒體公開澄清,稱“這純粹是網絡謠言”。安利蛋白質粉從原材料到成品都經過國際權威機構不含轉基因成分的認證,而且公司自身從原料采購、生產環節到最后的成品都有嚴格的檢測。
日前,網絡上有消息稱安利紐崔萊蛋白質粉的主要成分提取自美國產的轉基因大豆。對此,安利(中國)研發副總裁陳佳表示,安利整個原材料供應鏈實行嚴格有效的質量控制管理,紐崔萊蛋白質粉原材料為非轉基因大豆,這一點獲得國際權威機構SGS的認證。
“安利的蛋白粉原料在全球采購標準上都有‘不使用轉基因原料’的要求,原料都經過全球頂尖的瑞士SGS實驗室進行轉基因項目的檢測。SGS建立于1878年,是公認的全球品質基準,這是他們的誠信度,我們也相信他們檢驗的結果可靠。”陳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蛋白質粉是紐崔萊系列的主打產品之一,在安利全球各個市場,蛋白質粉都貢獻了較大的銷售額。
緊抓“十二五”契機
“中國作為安利全球第一大市場,過去5年中每年業績都有兩位數的快速增長。”安利大中華總裁顏志榮表示。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而安利選擇此時大手筆投入,也是看好了“十二五”期間,國家大力發展營養與保健食品制造業的契機。
“這對于安利來說是難得的發展戰略機遇,這些政策必將為保健食品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安利大中華總裁顏志榮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共同發布的《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首次將營養與保健食品制造業列入國家發展規劃,并預期到2015年,我國營養與保健食品產業將達到1萬億元,年均增長20%。
資料顯示,早在1992年,安利(中國)生產基地即落戶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產品涉及營養保健食品、美容化妝品、個人護理用品、家居護理用品、家居科技產品等五大系列230多款產品,年產能超過300億元人民幣,是美國安利公司最大的海外生產基地。
布局電子商務為直銷服務
在新聞發布會上,顏志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安利(中國)未來還打算進軍電子商務,但不會放棄直銷模式,而是探索如何將電子商務應用于直銷模式之中。安利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幫助銷售人員取得成功,未來電子商務也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工具。
作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的全國首批直銷公司之一,安利(中國)的直銷模式是產品從工廠生產出來,經過經銷商、直銷員或者公司店鋪,直接流通到客戶。
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巖宏告訴記者,直銷模式能夠減少銷售成本,節約促銷費用。直銷直接面對客戶,減少了倉儲面積并杜絕了呆賬,沒有經銷商和相應的庫存帶來的額外成本,因而可以保障公司及客戶利益,加快成長步伐。同時可以增加與顧客的溝通,了解客戶需要,在培養消費者忠誠度的同時挖掘研發潛質。
記者了解到,安利在世界其他國家的直銷業務一般都不開設店鋪,然而,在中國市場的實際運營過程中,安利遵守中國法律,采用了國家規定的“店鋪加雇用推銷員”經營方式。
隨著直銷行業不斷規范,在中國發展也不斷水漲船高。一些直銷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內地直銷行業業績規模在2009年正式突破1000億元大關,24家拿牌企業銷售業績在600億元以上,準直銷企業的業績在400億元以上。
但是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業內曾有討論質疑安利的業績會受到電子商務的沖擊,一些企業已經在積極拓展電子商務渠道,日化巨頭寶潔公司從前兩年開始已在淘寶網上開旗艦店,陸續將一些產品擺上網絡銷售,并取得不錯的業績。
“一旦開拓電子商務銷售渠道,很可能觸及直銷人員的利益,因此安利在設立電子商務銷售渠道時格外謹慎。”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何協調電子商務與直銷之間的矛盾,將是安利面臨的下一個挑戰。”
“我們的直銷模式有其獨特優勢,比如給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優質服務。電商模式將作為工具幫助安利營銷人員擴大消費群,但我們不會離開直銷模式。”顏志榮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