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2-08-30 08:43:13
隨著10月底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實際控人、控股股東所持股份的解禁,創業板將正式步入全流通時代。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創業板進入全流通時代,雖然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減持壓力未必很大,但是也不排除一部分實際控制人會適當減持。粗略統計顯示,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持有股份數量超過20億股將在10月底解禁。
在上述背景下,深交所近日發布《創業板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18號》,對大股東大宗減持須提前2個交易日預告進行了明確。備忘錄要求,符合“未來6個月減持大于或者等于5%股份;最近一年受到深交所公開譴責或者二次通報批評;出售后導致其持有、控制上市公司股份低于50%或30%,或導致其持有、控制上市公司股份與第二大股東比例差額少于5%的;公司業績大幅變臉,減持前一個會計年度或者最近一期,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負值或者同比下降50%以上”等條件之一,大股東減持都需要提前2個交易日刊登減持計劃公告。另外,備忘錄還要求,減持計劃公告應當包括減持目的及計劃、減持期間、數量和比例、減持方式。
對該項政策,監管部門有關人士認為,此舉主要是應對創業板全流通的到來,結合市場情況采取的措施,通過充分披露的方式讓信息更加公開透明,預計對創業板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減持速度和頻率有一定影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解禁洪峰壓力。除此之外,更多觀點認為此舉將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李大霄甚至建議,是否可以將實際控制人減持計劃公告時間適當提前,比如10天或者15天,給投資者是否買進或賣出該只股票更多時間決策思考。專業投資人郭施亮也評價表示,該政策明確強調了減持前的信息披露計劃性和規范性,有利于防止大規模減持套現發生,政策特別約束了存在業績變臉以及違規行為被交易所譴責和通報批評的創業板公司,既規范了大股東的減持套現行為,更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