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5 00:47:5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高翔 鄧麗萍
每經記者 高翔 鄧麗萍
8月24日下午,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承認,與馬云、馬化騰共同籌備成立新公司“確有其事”。他表示:“我與馬云、馬化騰進行了多次交流,想與阿里巴巴和騰訊一起開辟一個新的渠道。”
至于新公司業務內容,馬明哲表示地上的保險業務可以搬到網上,此外他還提及網絡游戲的保險業務和 “互聯網上的虛擬物品”,并表示新公司正在申報過程中。不過,馬明哲未提及平安方面的出資額。
馬明哲表示,希望結合阿里和騰訊的互聯網平臺及客戶基礎,以及平安集團在保險方面的專長,做一個“創新的嘗試”。
“地空的結合”
8月24日上午,有消息稱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將聯手在上海成立一家新公司。“三馬聯合賣保險”的傳聞一時在微博上傳得火熱。
當天下午,平安集團2012年上半年業績發布會在滬港兩地同步進行,馬明哲出席上海會場的發布會。在按程序介紹了平安集團上半年業績后,“三馬合作賣保險”的傳言成為與會記者最為關心的問題,至少有4位記者向馬明哲提問此事。
就此傳言,馬明哲首先明確回應:“確有此事。”隨后,他解釋道:“我與馬云和馬化騰做了多次交流。我們和阿里巴巴、騰訊公司,想一起做一個創新的嘗試,利用阿里和騰訊在互聯網上的優勢,與保險業務相結合,開辟一個新的渠道。”馬明哲還表示:“此設想還在申報中,詳細的情況會在得到批準后披露。”
據財新網報道,平安在新公司中占15%的股份。現場也有記者欲就平安集團的出資額度、“三馬”各家所占股份向馬明哲求證。馬明哲未正面回應出資額度,只是說明正在申報過程中,一些信息不便透露。不過他表示,“在前期對資本的需求應該不大”。
新公司會經營哪些業務,“三馬”各自如何分工?對此,馬明哲表示:“各自的角色其實不難看出。阿里巴巴和騰訊公司在互聯網上有自身的平臺,以及龐大的客戶基礎。平安是做保險的,網上的模式與地面是不一樣的。平安的優勢,在理賠服務、保險產品的設計和精算。我們想做到地空的結合。但是目前還在申報過程中,新公司成立后,業務的發展也需要一個過程。”
以互聯網平臺彌補網點局限
與馬云、馬化騰聯合注冊互聯網保險公司并非平安集團初次觸網。此前,平安已推出了平安萬里通,并投資入股了1號店。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金所)于去年9月成功獲批,平安集團斥資4億元全資控股。平安旗下陸金所目前是一個互聯網P2P交易平臺,于3月19日推出首款產品,以固定收益、標準化產品吸引投資者。
除了陸金所,平安科技金融部門還在運作一個目前專營貴金屬的西雙版納金融資產商品交易所。顧敏是平安集團史上最年輕的常務副總經理,分管金融科技和新渠道。他曾在采訪中對記者詳解平安集團如何適應互聯網的浪潮。
顧敏表示:“你可以批評平安的很多東西,但很少人會批評平安沒有創新。科技對金融的影響,未來注定是翻天覆地的。我們誰也不能預見會到一個什么程度,但既然有這個潮流,與其坐等或猜測,不如自己搞些東西出來。”
為了“全力構建領先的業務創新平臺和先進的商業模式,促進金融領域的技術、模式創新與應用”,平安在去年5月聘請美國人計葵生(GregoryD.Gibb)出任集團首席創新執行官,目前他同時兼任陸金所董事長、平安集團副總經理。計葵生表示,平安集團規模很大,已經擁有50萬員工6000萬客戶,可是在物理網點上,在吸收了深發展后也只有500家。他說:“不管政府允許我們開多少家網點,我們都趕不上中國最大的平臺。馬明哲的出發點是要做一個公開的平臺,讓所有人都能在平臺上提供商品。未來,基金、信托,甚至銀行的產品都可以放到平臺上來賣。”
對于上述觀點。馬明哲在8月24日下午的發言做出了呼應,他表示陸金所的商業模式其實是很確定的:利用互聯網平臺,把所有的金融資產放在上邊交易,不僅限于平安,未來希望跨銀行、保險、證券等領域,把所有的金融資產搬到網上,探索一種創新的交易模式。
計葵生認為陸金所的關鍵詞是:安全、穩定、高流動性。不過,目前國內的P2P網絡借貸公司目前處于“監管真空”狀態。針對此問題,顧敏表示:“我們歡迎被監管。有了監管,我們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邊界在哪里。”計葵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公司設立之初與上海市金融辦做過溝通,對方相關負責人的要求是“在法律范圍內、保證資金安全”。
網絡保險處起步階段
馬明哲表示,互聯網上的交易與地面不同,“互聯網上交易金額很小,出保單的話一張紙的成本都不夠”。他表示:“地面上的一些保險,可以搬到網上去。網絡游戲有一定的價值,做保險業務是蠻新的。此外,網絡上也有一些虛擬的資產。”此番表態,被解讀為新公司的業務包含“互聯網保險業務,包括對一些虛擬物品的保險”。
事實上,騰訊和阿里巴巴在此之前就已經涉足過網絡銷售保險。淘寶平臺上已經有多家保險公司的旗艦店。此前,騰訊財付通也嘗試過和保險公司合作一起推出網購保險業務,“但是做得并不是很好,目前基本已經沒怎么推了。”某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過相關情況未得到騰訊證實。
此外,各大保險公司都基本已有自己專門的網絡保險營銷平臺,與此同時,一些第三方的網絡保險平臺也逐漸興起。
“網絡保險這一塊,肯定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慧擇網經理王傳江表示。
泛華保險也在大力推進其旗下的網絡平臺——泛華保網,泛華保險CEO汪春林此前也表示,保險公司人力驅動的產能方式,代理人人均產能不高,收入低下,保網則“突破了勞動密集型的傳統保險銷售模式”。
網絡保險目前的發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中民保險網總經理喻周表示,網絡保險現在還不是特別被大家所接受。目前賣得最多還是車險,一些個人壽險產品太復雜,客戶看不懂。
喻周認為,網絡保險還是需要一些專門為互聯網定制的保險產品,產品要簡單,更強調保障。相對傳統的保險,由于網絡保險沒有代理人,希望互聯網上產品定價的性價比更高。
(每經記者謝曉萍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