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為什么聰明的投資者更容易失???

每經智庫 2012-07-25 13:23:09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高連奎:中國股市的長期表現取決于經濟周期,而短期表現取決于貨幣周期,兩者是辯證統一的。

每經編輯 趙慶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高連奎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

清華大學韓秀云教授曾經有句名言,“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左右你的不是因為你沒有讀書,不是因為你沒有讀MBA,也不是你沒有學會管理,而是你不會看宏觀大勢”。這句話充分點出了看懂大勢的重要性,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孟子也說過,“雖有智慧,不如乘勢”,其實也是說的勢的重要性。而投資其實就是靠借勢而成功的,因此要想投資成功就必須先看懂宏觀大勢。本書其實也是一本側重于大勢的投資理財書。

投資者要想成功,筆者認為應該看懂兩個大勢,一個是經濟方面的大勢,一個是政治方面的大勢,其實宏觀大勢往往就是由這兩個方面交織而成的。

在經濟大勢方面,主要是對周期的判斷,經濟是有周期的。經濟周期可分為短周期、中周期和長周期,一般把短周期稱為庫存周期,平均2-4年為一周期;中周期稱為投資周期,一般7-11年為一周期;長周期也稱建筑周期,15-25年為一周期,另外還有創新周期等,時間將會更長,根據這些周期理論,可以推斷經濟的走勢。

但筆者在這里不想過多的講經濟周期,而是要說清一個長期困擾人們的重大問題,那就是中國的股市為何與經濟周期不一致,也就是為什么中國的股市不能成為經濟的晴雨表?筆者的答案是資本市場不僅受經濟周期的影響,而且更受貨幣周期的影響,排除經濟周期,其實中國資本市場與貨幣周期還是基本一致的:貨幣政策寬松,流行性旺盛,資本市場就會出現一波繁榮,如果貨幣從緊,資本市場必然蕭條,只要這樣進行對照印證,基本上都是正確的。但中國的股市也并非完全不按經濟周期來,中國股市2007年的大牛市其實就處于中國經濟最好的時期,而近期中國股市的不景氣不也正是因為實體經濟的不景氣嗎?而2010年的反彈行情其實也是與當時中國經濟的復蘇性繁榮相對應的,因此中國的股市與經濟周期也是一致的。

那中國的投資者到底應該按照經濟周期進行投資,還是按照貨幣周期進行投資呢?其實可以這樣進行一下總結,那就是中國股市的長期表現取決于經濟周期,而短期表現取決于貨幣周期。這樣兩者也就辯證統一了起來,在2007年雖然中國政府進行貨幣緊縮,但是中國股市仍然一路狂漲,其關鍵就是經濟周期壓倒了貨幣周期所致。

那為什么西方成熟國家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里面的原因在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已經成熟,其平均經濟增長率不過每年百分之二左右,如果經濟增長率能達到4%,就是高增長了,因此西方發達國家不可能出現嚴重的經濟過熱,或是通貨膨脹,因此西方國家一般不會實行嚴厲的貨幣政策,他們的貨幣政策總體上比較中性,因此他們的貨幣周期體現得也就不那么明顯,另外西方國家執政的政客們不會主動的治理繁榮,而是放縱泡沫,所以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總是出現繁榮和蕭條的交替,而中國只要出現一點經濟過熱就趕緊進行治理,所以中國經濟一般不會過冷也不會過熱,相對比較平穩,而在這里經濟過冷或過熱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賴貨幣政策,所以在中國貨幣周期是如此明顯,這是與西方一個重大區別。

其實經濟周期,貨幣周期雖然復雜,但是對于很多投資高手,這些都是很容易掌握的,而最難掌握的是政治周期,而很多人投資失誤也失誤在了政治周期上。而且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在政治周期上失誤。最關鍵原因在于很多極其聰明的投資者,會根據經濟形勢,猜測政府應該采取的經濟政策,而他們這種猜測,往往是根據專業理性進行判斷,但是政府往往不這么做,因為政府不是按聰明人或是專業人士的主張做,而是按民意,而民意往往是短視的,有害的。

對此,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比如1929年的美國是當時世界第一制造業國家,同時,美國也是當時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家,結果,1929年美國中央銀行開始在美國反擊通貨膨脹,1930年美國經濟出現大蕭條;再比如,1925年的英國經濟蕭條,失業率高企,但當時的首相丘吉爾雖然也不贊同恢復金本位,但仍然不顧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反對在民意的壓力下恢復了金本位,結果英國經濟更加蕭條,這也直接導致了大英帝國的衰落;再比如1989年的日本是當時世界頭號的制造業國家,也是當時世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家,1992年日本中央銀行全力去對抗通貨膨脹,結果,日本經濟踏上20年長期惡性通貨緊縮。

這些都是政府不聽經濟學家的專業意見,而只是草率的回應民意所釀成的惡果,到頭來,這些惡果要誰承擔,還是民眾。

這種情況并非只在外國,中國也是這樣,在2011年整個世界都處于通縮中,從長期看世界更是通縮的,而中國即使出現了輸入型通脹也不必反應過敏,但中國政府在民意的壓力下也采取了最嚴厲的反通脹措施,這時中國的貨幣政策有多么嚴厲呢,其實我們只要將2011年的貨幣政策與經濟過熱時期的2008年的貨幣政策進行一下對比就知道:2008年時存款準備金的最高位為17%,到2011年11月,這一數字達到了21.5%,竟然比2008年的最高位高出了4個百分點,凍結資金(鈔票)1萬多億元,間接影響貸款約6萬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中文字幕日本免费视片 | 亚洲午夜五月在线一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午夜看片 | 亚洲AV日韩A∨在线观看 | 午夜免费啪视频日本美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