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0 01:09:07
每經編輯 余豐慧
余豐慧
本月16日,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發布報告,指認匯豐銀行未能阻止關聯墨西哥販毒團伙的賬戶洗錢、與關聯“基地”組織的金融機構有業務往來。匯豐銀行首席合規官戴維·巴格利承認,匯豐銀行淪為一些販毒團伙和恐怖組織洗錢的工具。
匯豐銀行是歐洲最大金融機構,但誰也沒有想到全球知名的金融企業竟然淪為犯罪分子洗錢工具。這次匯豐被美國參議院調查后,或將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筆者認為,匯豐銀行損失更大的是信譽。信譽、信用對金融機構來說比生命還重要。一旦因丑聞使得信譽盡失,聲譽掃地,信用全無,比其業務上遭受一點利益損失要嚴重得多。匯豐銀行洗錢丑聞對其打擊超過任何事件。
近期,全球大型銀行頻頻爆出丑聞,如全球匯豐銀行洗錢丑聞、摩根大通銀行巨虧事件等,給我們帶來的最主要思考是監管問題。
從國際視野看,當前企業包括金融企業全球化步伐加快,而全球范圍內的監管步伐卻跟不上。一個企業在全球各地設立分支機構、從事各種業務,特別是利用全球分支機構進行關聯交易,鉆各國監管漏洞時,給監管上提出了挑戰。各國的態度往往是,不涉及本國利益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在具體監管上,匯豐銀行內部合規部門固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各國監管機構的監管哪里去了?美國貨幣監理局因多年來“容忍”匯豐對洗錢控制不利而接受參議員問責,那其他國家呢?
匯豐銀行洗錢丑聞對各國金融監管也是巨大警示,特別是超大型金融機構密集的中國。戴維·巴格利辯解,匯豐分支機構眾多且均設有合規部門,他難以兼顧所有分支。雖是辯解,但也是實情。中國許多金融機構如四家國有控股大型銀行也有類似情況,分支機構和人員多,給監管帶來困難,其內部究竟存在何種風險,只靠總部是看不到、也看不清的。許多隱患往往暴露了才知道,許多隱患既是被分支機構隱瞞、拖延,把小病拖成大病,也只能等到暴露出來才感到“震驚”。
近10年來,我國大型銀行一直是在年年取得“巨大成就中”中前行,一直是在經營利潤暴增和不良貸款大降的掌聲中發展。究竟內部存在哪些經營風險?高速發展背后掩蓋了多少隱患,高利潤和低不良貸款水平真實性如何?以筆者看需要打個問號。
匯豐銀行丑聞給中國大型金融機構提出了如何監管并確保分支機構不發生風險的問題。目前,大型銀行系統信息技術已非常完善和到位,但決策上過分依賴于系統數據和信息,實地調查調研越來越少。另外,一個易忽略的最關鍵因素是,系統數據是依靠人工輸入的,人工輸入時存在問題,賴以決策的數據就出現問題。機構眾多的大型銀行,對龐大的分支機構管理越來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從根本上提高職工素質,特別是防范風險意識外,關鍵還是要依靠完備的制度和完善的機制發揮作用。
監管部門對大型金融機構監管上也存在一定困難,都需要從匯豐銀行洗錢丑聞中汲取教訓,完善自己。關鍵在于監管部門自身要提高監管能力,要制定周密科學的監管規則制度,監管上不走過場,不留死角,不看人情行事,不因幾杯酒而喪失監管原則。同時,還要發揮社會的監督作用。形成大型銀行自律、監管部門周密監管和社會有效監督的三方互動機制。
匯豐銀行洗錢丑聞像一面鏡子,照著各國包括中國,一刻也不能放松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必須盡快完善對大型金融機構的監管漏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
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