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2 01:10:31
上半年車市趨冷,令自主品牌的銷量遭遇了重創。在整體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自主品牌謀求發展已經很是艱難;而各地頻出的限購政策也進一步擠壓了其生存空間。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政楠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政楠 發自北京
上半年車市趨冷,令自主品牌的銷量遭遇了重創。在整體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自主品牌謀求發展已經很是艱難;而各地頻出的限購政策也進一步擠壓了其生存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自主品牌要順利完成年度銷售目標顯然非常困難。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提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僅少數自主品牌完成了半年銷售目標。也正因為此,自主品牌只能另尋脫困途徑。比如,利用SUV持續升溫的效應來拉動銷量;進一步下沉渠道、改良渠道,加大出口銷售的力度,培養新的業績增長點等。
整體狀態低迷SUV成亮點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提供的數據顯示,6月份,進入國內乘用車銷量前十名的自主品牌唯有長城一家,其6月銷量為35857輛,上半年累計銷量合計為20.9萬輛。
從數據上看,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銷量兩極分化嚴重,以上海通用、一汽大眾為代表的合資品牌的半年銷量處于60萬輛的層級,而以吉利、長城、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品牌的半年銷量則處于20萬輛的層級,強弱市場地位對比明顯。
今年6月,比亞迪銷量為30071輛,上半年累計銷量20.7萬輛。其中,比亞迪轎車上半年銷量合計為16.1萬輛,同比下滑28.8%。奇瑞6月銷量為40344輛,上半年累計銷量為27.7萬輛。其中,奇瑞轎車6月的銷量為27994輛,同比下滑0.5%;奇瑞轎車上半年累計銷量為20.1萬輛,同比下滑11.2%。
相比之下,長城汽車這樣的下滑幅度很貼切地反映了6月份的國內自主品牌轎車所面臨的市場情況,6月,長城的轎車銷量為12531輛,同比下滑31.4%,而上半年長城轎車銷量合計為9.8萬輛,同比微增0.5個百分點。
從完成半年銷量計劃的角度來看,自主品牌完成的情況基本上都不太妙。比如,長城汽車今年的銷量目標為60萬輛,但其上半年20.9萬輛的銷量甚至沒能達到年度目標的40%;吉利汽車今年的銷量目標為46萬輛,上半年吉利汽車的銷量合計為22.3萬輛,基本完成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轎車市場中,吉利是少有的在6月份實現了同比正增長的自主品牌。6月,吉利轎車銷量為38298輛,同比增長達18.5%;今年上半年,吉利轎車銷量合計為21.7萬輛,同比增長0.5%。對此,吉利汽車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得宜于吉利今年在渠道軟實力建設上的努力。
據悉,吉利今年渠道建設工作的重點就是在深耕區域市場的同時,提升經銷商本身經營的質量;此外,吉利還鼓勵經銷商用更靈活的方式深入到更多的細分市場和區域市場中去。而前不久進行的營銷架構的調整,也很可能讓吉利嘗到更多資源優化整合帶來的甜頭。
需要注意的是,在SUV細分市場上,個別自主品牌的成績表現不俗。以比亞迪S6為例,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提供的數據,其6月的銷量為7266輛,同比增幅高達126.8%,占到了比亞迪單月銷量的24%。日前,比亞迪也趁熱推出2013款S6,共有8款車型。另一個在SUV細分市場上表現突出的自主品牌是長城哈弗。6月,長城哈弗SUV銷量為22722輛,同比增幅高達76.7%;上半年,長城哈弗SUV累計銷量為109336輛,同比增長41.3%。
出口業務成新支點
在國內市場上,車市大環境的影響以及限購政策的頻出,自主品牌生存空間一再被擠壓,受盡煎熬。繼上海、北京、貴陽限購之后,7月初,廣州市也出臺了限購政策。對此,業內專家感嘆,在一線城市限購政策頻出的環境下,自主品牌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限購對于自主品牌來說,的確是一場“災難”。“限購影響的是首次購車人群,其次是增購人群,而換購人群則不受影響”,他說,“自主品牌汽車價格低廉,性價比相對較高,對于首購人群來說,他們會較多地考慮自主品牌,因此限購對其的影響會很大。”
聯想到北京限購之后,北京地區的很多自主品牌經營情況越來越差,經銷商隊伍被“縮編”的現實,崔東樹對于此次的廣州限購可能會導致的類似結局表示擔憂。“限購很可能會逼迫自主品牌逐步走向邊緣化,最終退出一線市場。”他說。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就算一線城市市場無法強留,自主品牌也可以積極調整戰略,去適應市場的變化。從海外市場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來自吉利汽車方面的最新消息稱,繼今年5月份出口突破6500輛后,吉利汽車6月出口量突破了1萬輛大關,并連續3個月穩居中國汽車出口第二名。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出口總量同比增長超過210%,遠遠領先行業平均增速。奇瑞、長城等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增長情況也同樣引人注目。比如奇瑞汽車今年上半年累計出口已經達91605輛,有望提前實現17萬輛的年度出口銷量目標。
在海外市場上,自主品牌正在以抖擻的姿態突出重圍,試圖找到一個支撐銷量的新支點。對此,業內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出口整車數量占整個汽車產銷量的比例還偏小,所以如果政策方面以及車企方面再多“給力”,汽車出口才可能會有爆發式的增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