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8 01:28:54
每經編輯 原金 每經記者 李澤民 發自北京
原金 每經記者 李澤民 發自北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6月7日從國家發改委網站獲悉,發改委已會同有關方面編制完成了 《以工代賑建設“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并于近日正式印發。《規劃》明確,國家以工代賑投資主要在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中央財政建設投資中安排,“十二五”時期將力爭達到300億元,給參與勞動的貧困群眾發放勞務報酬將不低于30億元。
與此同時,發改委還公布了一批2012年中央預算內以工代賑投資安排項目,涉及內蒙古、山西、河北3個省區,主要包括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綜合開發工程、鄉村道路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基本農田工程、路壩工程、橋梁工程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以工代賑這類工程項目基本上都是農村的水利基礎設施工程,一方面解決農村施工隊伍的工作問題,讓施工隊伍發揮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解決扶貧問題。”國家發改委投資戰略研究所研究員王元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央投資會帶動地方的積極性,地方上會有一定的配套資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帶動地方發展。
王元京認為,以工代賑是一種公共投資的性質,主要拉動欠發達地區公共環境的改善,來彌補市場失靈所造成的后果,是為了滿足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所以社會效益排在第一位。
根據發改委公布的數據,在“十一五”期間,國家累計安排中央以工代賑投資247億元,連同地方投資總投資達325億元,累計向參加建設的務工群眾發放勞務報酬33.3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