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2-05-31 10:41:33
進入千家萬戶的食用油脂,竟以工業用豬油和工業用魚油為原料?5月中旬以來,云南豐瑞油脂有限公司生產的3種“問題油脂”產品被責令召回。
有關資料顯示,豐瑞公司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食用油脂生產企業,籠罩著“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工商企業誠信單位”“省監察廳重點保護企業”等耀眼的光環。
“明星企業”涉嫌生產“問題油脂”
近日,云南省多個部門聯合召開新聞通報會,向媒體通報稱已監督召回云南豐瑞油脂有限公司生產的3種“問題油脂”產品136.599噸。
此前昆明市食品安全委員會通報,豐瑞公司涉嫌使用工業用豬油和工業用魚油作為原料,摻混加工食用油脂,所生產的3種問題油脂產品為“吉象”牌散裝豬油、桶裝豬油、豬油植物油調和油,產品主要在云南省內銷售。
工業用豬油與食用豬油有什么不同?云南省衛生廳衛生監督局專家柴劍波介紹,食用豬油是健康的豬經屠宰后,取其新鮮、潔凈和完好的組織煉制的油脂;而工業用豬油原料是用死豬肉、內臟及一切含脂肪的下腳料和廢棄物。如果長期大量食用工業用豬油,對人體腸、胃均有潛在危害。
記者調查發現,生產“問題油脂”的豐瑞公司在云南是一家“明星企業”。云南省農業廳網站公布的資料稱,豐瑞公司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食用油脂生產和貿易企業,還是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省政府重點扶持企業、省監察廳重點保護企業。其產品曾獲得“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云南名牌”等諸多榮譽稱號。
3道檢測擋不住問題產品
“問題應該出在原料采購環節。”豐瑞公司副總經理張穎煜說,近年來,豐瑞公司銷售的豬油系列產品不是企業自身煉油,而是采取“以銷定產”的經營模式,根據訂單需求,采購原料油進行摻混加工和分裝。
哪些批次原料出現問題?造成問題的責任主體是誰?張穎煜沒有作出正面回答。他表示,目前豐瑞公司涉及“問題油脂”的相關工作人員均已停職,正在接受公安機關調查。
張穎煜稱,豬油產品從采購到出廠,公司內部有3道檢測程序:首先是原料供應商提供樣品,公司檢測認可后簽訂供貨合同;原料油送達公司后,公司再進行一次檢測;產品摻混和分裝完成后,還要進行一次檢測。
為何3次檢測卻沒有發現問題?每次檢測分別采取什么方式?檢測哪些指標?張穎煜表示對具體情況不太清楚,但他承認,企業內部對豬油產品的檢測把關不嚴,有時也采取“看顏色、聞氣味”等感官鑒定。
究竟有多少“問題油脂”流向市場?在記者反復追問下,張穎煜介紹,根據企業今年以來生產加工及庫存情況,流向市場的“問題油脂”產品約有150噸。
為何兩個月后才召回
記者調查了解到,其實早在今年3月,豐瑞公司的“問題油脂”就已被警方查獲。但直至5月中旬,質監部門向豐瑞公司發出“責令召回通知書”,豐瑞公司才開始發布公告召回“問題油脂”產品。
曲靖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詹俊證實,今年3月中旬,曲靖市羅平縣公安局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一輛裝有可疑油脂的大貨車。經過追蹤調查,發現豐瑞公司涉嫌違法加工食用油脂。隨后,警方對問題產品分批次予以查封。
在昆明駿琪批發市場,記者找到豐瑞公司的一家門店云瑞食用油經營部。駿琪批發市場的一名保安告訴記者:“云瑞食用油經營部在3月中旬一度關門停業,聽說是被查封了,直到4月中旬才重新開門營業。”
我國食品安全法第53條明確規定,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
在接受警方調查、產品被查封過程中,豐瑞公司不可能不知道豬油產品有問題,為何不及時召回“問題油脂”,而要等到兩個月以后?兩個月期間,有多少“問題油脂”因為延遲召回而被食用?對此,張穎煜沒有作出回答。
記者袁雪蓮
據新華社昆明5月30日電
圖為云南豐瑞油脂有限公司在昆明的一家經銷門店。
新華社記者/袁雪蓮攝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