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3 01:50:0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北京
“中擔事件”的最終解決方式至今懸而未決,但銀行同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已心有余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獲悉,繼工行叫停與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之后,目前北京多家大行相繼暫停了與民營擔保公司的業務合作。
北京一家擔保行業人士對此認為,中擔擔保公司的做法在北京行業內是絕無僅有的,屬于個例。銀行以強硬態度給民營擔保公司“斷糧”是一種歧視行為,也可能給整個擔保行業造成毀滅性打擊。
多家大行合作叫停
“中擔事件”事發已4個月了,銀行、擔保公司和企業之間的糾紛仍未協調成功。在部分銀行看來,“中擔事件”暴露出的風險已蔓延到了所有民營擔保公司,及時暫停與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也是無奈之舉。
“從風險控制的角度來說,暫停與民營擔保公司合作的并不是少數幾家銀行,多數銀行都有對合作的擔憂。中擔擔保在北京開展業務多年,現在出了這么大的事情,銀行貸款部分已經逾期,可見其風險。銀行在沒有新的規避風險方案出來之前,可能會對與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非常謹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某國有大行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與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只是暫停,未來可能會出臺一些辦法,防止擔保公司套取資金的行為。
該人士進一步透露,“中擔事件”事發后,該行總行層面已下令清查中擔擔保及其他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情況。“在這樣的風口浪尖,下面的分行也不可能加深合作。”
“去年下半年以來,銀行與擔保公司的合作就基本上處于只收不貸的狀態。尤其是‘中擔事件’事發之后,更是全面停止了合作。”北京一家擔保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對一直以來依賴銀行生存的民營擔保行業打擊很大。
“如今,在工行首先拒絕與民營擔保公司合作之后,國有大行拒絕合作的態度很明確。即使一直依靠擔保公司拓展客戶的一家股份制銀行,現在也暫停了銀擔合作。”他說。
一位農行人士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確認,與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呈收緊狀態,目前幾乎只收不貸。
記者在建行相關人士處得到了同樣的答復;而工行早于兩個月前就在全國范圍內下發了與擔保公司合作調整的紅頭文件,民營擔保公司已不在合作范圍內。
一家擔保公司負責人抱怨,原本公司與銀行的合作都快達成了的,但是被中擔擔保事情攪黃了。“中擔事情現在都沒有解決方案,銀行和企業都著急。”
擔保困局有待破解
按照目前的銀擔合作模式,如果銀行給擔保公司“斷糧”,那么后者的生存將成問題。
“民營擔保公司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貢獻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民營擔保公司的生存出現問題,那么中小企業的融資將更難。”上述北京擔保公司負責人稱,迫切期待監管層有妥善的解決方式。
據了解,在既往的合作中,民營擔保公司的角色是銀行風險控制的補充。“擔保公司的客戶幾乎都是銀行貸款不做的,而擔保公司依靠更強的風險控制機制來彌補銀行的不足。”北京一家外資擔保公司負責人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擔保公司的生存需要更高的風險控制能力,這也是未來民營擔保公司競爭力的體現。
他同時表示,如果銀行不跟擔保公司合作了,就意味著這個后者斷了口糧。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借這個機會,行業可能也會有一個大調整,“如今擔保行業的特點就是依靠銀行吃飯,但是擔保費用低、風險代償大的矛盾非常普遍。由于市場競爭的關系,近年擔保費率已出現整體性下調,從最初的6%降到目前的3%。”
“民營擔保行業收益和風險的不匹配,讓中擔擔保鉆了空子,將銀擔合作當成了套取資金的途徑,而企業則為了避免高資金成本,所以才和中擔擔保合作做理財。”上述擔保公司人士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鑒于民營擔保公司的風險問題,銀行在加大中小企業扶持的同時,目前更傾向探索特色的風險控制模式。“一些擔保公司生存靠的就是與銀行的關系,風險控制并沒有做好。”中關村一家國有銀行支行行長認為,擔保公司一方面監管要加強,另一方面還需要篩選。這種篩選不僅有銀行的篩選,也有市場的篩選。
此外,“中擔事件”之后,擔保公司保證金制度的規范被提上了監管層的討論議程。4月11日,在北京信用擔保業協會理事會上,銀監會人士表示,監管機構對擔保行業的整頓清理也正在展開,保證金管理則是整頓的核心。銀監會部際聯席會議確定將出臺《融資類擔保機構保證金規范管理辦法》,目前已經形成討論稿。
北京信用擔保協會會長李世奇也表示,今后各擔保機構向客戶收取的保證金一般不應超過銀行向擔保公司收取的保證金。
據記者了解,在這次的會議中,中擔擔保的協會副會長席位被撤銷,而中擔公司也在3月31日決定退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