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2-04-11 17:21:41
洋奶粉頻頻提價的背后,是國際乳業巨頭在中國市場“謀篇布局”的身影,國內奶制品企業亟待自強,重新奪回市場。
近期,雀巢、美贊臣等國際乳業巨頭再次提高在國內市場銷售的部分奶粉產品價格,引發新一輪漲價潮,引起公眾關注。對此,業內專家紛紛表示,洋奶粉頻頻提價的背后,是國際乳業巨頭在中國市場“謀篇布局”的身影,國內奶制品企業亟待自強,重新奪回市場。
洋奶粉價格“一路高歌” 穩坐市場“半壁江山”
近日,“雀巢中國”證實,從4月份開始,部分雀巢產品價格進行調整,奶制品價格的平均增幅為5%。農業部發布的《2012年2月份奶業市場形勢報告》則稱,“從現實情況看,2012年的奶粉漲價潮已悄然開啟,美素、美贊臣上月已經分別提價約10%。”
然而,此次洋奶粉提價距離上一輪漲價僅有3個月之隔。2011年12月,財政部宣布從2012年開始降低包括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內的730類產品的關稅,平均稅率僅為4.4%。此消息一出,惠氏、雅培等洋品牌奶粉迅速在新關稅稅率實施前搶先掀起“漲價潮”,提價幅度普遍在10%左右。
據統計,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就進入了集中漲價期,3年內共有4次集中調價,美贊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洋奶粉均參與其中,每次提價幅度均在10%左右。
有專家稱,10多年前,國內奶粉市場上,洋奶粉的份額僅有三成多,目前這種局面已發生“大逆轉”,甚至盡管洋奶粉的售價“一路高歌”,從每罐200元直逼每罐400元大關,但其市場占有率仍居高不下。
AC尼爾森公司關于中國奶粉行業零售情況的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排名前十位的奶粉品牌中,有5個為外資品牌,分別為多美滋、美贊臣、雅培、惠氏、雀巢,他們合起來占據內地奶粉市場份額的50%以上,并且幾乎都是一二線城市的高端市場。
近年來,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信賴洋品牌,國內乳制品企業市場份額不斷縮小,洋奶粉已占據國內奶粉市場的“半壁江山”,在高端市場,洋奶粉甚至已占到超過70%的份額。
國際巨頭全面布局 國內乳業“二線”敗退
面對洋奶粉價格的“漲勢兇猛”,業內專家認為,這是國際乳業巨頭牢牢掌握我國國內市場占有率和定價權的結果。在這一輪輪洋奶粉動輒提價的紛亂表象背后,一幅國際乳業巨頭在我國“謀篇布局”的大幕正緩緩拉起。
據估計,全國奶粉市場銷售總額在450億元左右。而自“三聚氰胺事件”以來,國內奶粉行業進入相對混亂的調整期,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進入,外資乳業開始對我國奶業上下游產業鏈進行全面滲透,形成環伺之勢。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我國奶業能與洋奶粉平分秋色,憑借的是銷售渠道的優勢,當前這種優勢正逐步喪失。洋奶粉在牢牢掌控嬰幼兒奶粉一線高端市場的同時,開始重點在二三線城市鋪銷售網絡,而且速度很快。
此外,眾多外資乳企還在上游奶源基地和生產加工能力上投入巨資,以期進一步拓展和掌控中國乳業市場。
國際巨頭的全面布局正逐步在中國市場發揮作用。據農業部的分析報告,當前國際奶業大國產量均出現一定幅度增加,近期價格下跌趨勢已不可避免。然而,洋奶粉在中國的售價卻一再“逆勢上揚”。
國內奶企亟待自強
內蒙古奶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兆林說,未來5年是中國奶業快速跨越發展的階段,同時,外資也會加快進入中國市場,國產品牌與外資的競爭將愈加激烈。
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鄧榮臻認為,宜警惕國外奶粉進口量大增后通過價格影響國內奶粉基地建設,我國宜積極發展民族奶業,掌控奶業話語權,振興國內奶業。
在黑龍江奶業協會秘書長張維銀、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陳三有等業內人士看來,國內奶業的振興,奶行業必須自強,以穩定的質量、良好的信譽重塑消費者信心,重新奪回市場。
事實上,國外奶粉質量問題也頻頻被曝光,而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國產奶粉狠抓奶源質量,奶粉品質也不斷提升。目前消費者對國內乳品的消費信心仍在恢復中。“國產奶粉必須狠抓質量不放松,好的品質最終會贏得消費者信賴。”李兆林說。
從市場角度看,我國每年有1600多萬初生嬰兒,進口奶粉是對國內供應的補充。有專家認為,對洋奶粉應“控引結合”,使其成為我國奶業的“鯰魚”,讓國內乳品企業感受到市場的壓力刺激,學習借鑒先進企業的質量控制制度和管理經驗,打造一批國內甚至世界領先的乳品企業和品牌。
(來源:新華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