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4 00:40:3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昨日,滬指再度大跌26.23點,以2349.54點報收,一舉跌破了支撐市場的120日均線,這是否意味著1月6日開始形成的反彈行情就此告一段落?
券商系資金,一直是A股市場上不容忽視的一路機構。隨著券商規模不斷擴大,無論是券商的自營盤,還是券商資管產品,其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市場影響力更是與日俱增。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采訪了多為實戰派的券商系投資人士,請他們來談對當前市場的看法,以及操作策略。
調整之后會創新高
券商系的資金,與基金相比,操作風格相對更加靈活,業績彈性也相對更大,因此似乎總體來看,券商投資人士對市場的看法始終都不會太悲觀。
李先生是深圳某券商自營部的策略分析師,記者上一次聯系他,已經是1月初的時候,當時他對市場非常看好,認為這一輪行情將是難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行情。如今,當大盤持續調整了一個月之后,李先生又是如何看待當前的行情?
“個人認為,調整完后還會創新高,2478點不會是本輪行情的高點。”李先生對后市非常樂觀。至于近期的市場調整持續時間這么長,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李先生認為,“大盤從2132點反彈以來,雖然指數漲幅不到20%,但很多個股的漲幅已經不小了,而且各類題材、板塊已經輪炒過一次,有些題材,比如有色、文化產業等,更是炒了好幾次,因此獲利盤是相當多的。但是,進入三月后,尤其是“兩會”召開以來,對于股市的政策面并沒有更多新意出來,很多還是老生常談,如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等等,而市場期盼的紅利稅減免等實質性利好藍籌股的政策卻并沒有出現,養老金入市更是雷聲大雨點小,因此導致了市場難免出現短期波動。”
而對于近期的調整,李先生指出,從2478點到昨日的2342點,已經持續調整了近4周,主跌浪預計基本跌完了。因此,預計后市修復一下心態和市場信心,就有機會再朝上走,所以也沒有必要太擔心。
減倉?沒必要吧!
今年2月,可以說是券商自營盤打翻身仗的一個月,所有上市券商全部實現盈利,自營功不可沒。以東北證券(000686,收盤價15.50元)為例,該公司去年和今年1月份都出現虧損,但2月份依靠自營總算扭虧為盈。
如今市場在3月份轉入持續調整之后,券商自營是否也在逐漸減倉?李先生說:“減倉?沒必要吧!尤其是藍籌股,這一波其實沒怎么漲,管理層又在積極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所以暫時還不是大幅減倉的時候。”
并非只有李先生認為沒必要減倉,國泰君安資產管理公司證券投資部總經理田宏偉也有類似的觀點。田宏偉認為,很多技術派的分析師總是以歷史為鑒,當技術圖形出現與過去相似走勢時,據此判斷市場未來的方向。但投資是建立在對未來預期判斷的基礎上的,而市場短期的走勢會受到很多因素的擾動,不確定性很大,歷史經驗很難作為投資參考。如果由于市場暫時的下跌,投資者馬上選擇減倉。而當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并不像預期的那么糟糕,市場會迅速修復,先期減倉的投資者往往猝不及防,市場并不會給短線投資者太多的糾錯機會。投資短期化往往會被強迫性的不斷擇時,而事后總結投資業績往往會發現得不償失。
相對短期投資而言,中長期投資機會則更好把握一些。田宏偉認為,從目前的風險收益情況看,市場資金利率較去年明顯下了臺階,產業資本對二級市場的興趣也在增加,二級市場的投資價值正在凸顯,管理層也頻頻向市場吹暖風。所以,現在是對二級市場進行資產配置的時期。因此,短期市場趨勢不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我們也不要去“懷舊”,還是更多地去關注市場中長期的趨勢,做好資產配置更重要。
高增長、高分紅的藍籌股優先
券商系資金更青睞哪類個股?
前不久,證監會有關人士專門指出,券商自營、資管業務不要跟風投機炒作,尤其是對新股、小盤股的炒作。言下之意,也就是鼓勵券商的自營盤,以及資管業務加強對大盤藍籌股的價值發現與挖掘。
2011年的慘烈調整,極大影響了券商自營的投資策略,券商的自營投資難度也在不斷加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券商的投資風格開始日益謹慎。比如,國元證券就表示,未來將逐漸減少二級市場投資,謹慎參與定向增發、開放式基金定投、加大債券資產在自營規模中的比重。
“目前,證監會反復強調藍籌股的價值,實際上是在給大家指路。”上海某券商自營部人士表示,“而從近期市場調整過程來看,雖然藍籌股在大盤上漲過程中,可能漲幅不會太大,但一旦調整起來,題材股的跌幅會更大,藍籌股會相對更加抗跌。因此,后期從選股的趨勢來看,還是會更加傾向于選擇藍籌股。”
上述李先生也指出,1000億養老金入市了,雖然投入A股的比例并不大,但從其“決不能虧”的入市理念來看,就算是只有200億元買入A股,可供其選擇的標的顯然是很小的,而且會買入的也只會是藍籌股。
至于哪些藍籌股,李先生表示,可以從兩個大的方向來選擇。一是高增長行業,比如銀行,這是去年少有的能夠維持業績大幅增長的藍籌股板塊。盡管近期有些外資在有計劃地選擇退出銀行股,但這正是大資金介入銀行股的好機會。其次,是具備高分紅的藍籌股,這也是管理層近期大力推崇的板塊。
·市場觀察
期指套保地位進一步提升
隨著越來越多機構進入股指期貨市場,通過衍生品交易對沖股市風險成為券商自營盤相當重要的一個對沖風險的工具。
實際上,2010年開始,券商控股的期貨公司已經成為股指期貨市場的空軍主力,比如中證期貨、國泰君安、海通期貨、光大期貨等,這些席位上都聚集了大量券商自營的套保盤。應該說,當時券商已經成為股指期貨套期保值的大贏家。
去年以來,股指期貨主力合約的持倉量在不斷上臺階,比如股指期貨當月合約來看,每天的持倉量已經從去年的兩三萬手,逐漸上升到4萬手以上,而本周,更是連續幾天保持在5萬手以上。分析人士指出,券商通過股指期貨進行套期保值的規模越來越大,再加上基金公司開始陸續進入,使得股指期貨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以海通證券為例,該公司2010年股指期貨套期保值取得收益5122萬元,而去年通過衍生金融工具取得投資收益高達9.42億元,有效的平抑了二級市場波動對自營業績帶來的不利影響。另外,光大證券有關人士也表示,市場景氣度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非常明顯,因此公司將加強對股指期貨套期保值、衍生品投資等新業務的研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