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主板退市改革在即“負資產”“扣非”的ST股要小心

2012-03-10 01:22:2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冬晴    

每經記者 張冬晴

隨著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退市制度即將出臺,主板退市制度改革成為市場關注的一大焦點。

繼1月初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抓緊完善發行、退市和分紅制度,加強股市監管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又強調“健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強化投資者回報和權益保護”。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向媒體表示,退市制度證監會已經在改革和落實過程中,今年應該有重大的突破。”

目前,結合深圳證券交易所2月底關于創業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見的有關情況來看,除新增退市條款可能“照搬”外,歷年來通過一次性的非經常性收益調節利潤以規避現行主板退市制度的“頑疾”可能被徹底根除,包括凈資產為負等退市標準或將成為眼下主板退市制度改革最行之有效的“緊箍咒”,而“凈資產為負”、“扣非”ST公司或將成為主板退市的重災區。

改革潮起上半年完善退市制度

3月8日,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向媒體表示,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健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強化投資者回報和權益保護”,這些事情證監會都已經在改革和落實過程中,今年應該有重大的突破。

就在同一天,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陳東征也表示,主板退市肯定要走到創業板退市前頭。“按照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表態,主板退市制度上半年要推出,剩下的時間不過3個月。

實際上,早在1月6日至1月7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就要求金融部門和金融機構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做好今年金融工作。其中重點強調要深化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抓緊完善發行、退市和分紅制度,加強股市監管,促進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協調健康發展,提振股市信心。

而在3月5日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溫家寶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健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強化投資者回報和權益保護。

根據2月24日披露的 《關于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見和修改情況的說明,深圳證券交易所將根據創業板退市制度方案的有關內容修訂《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預計今年一季度完成《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的修訂工作,經批準后,新的創業板退市制度將正式實施。

浙江某私募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結合目前各方面的消息來看,3月底之前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創業板退市制度基本上“板上釘釘”,接下來的主板退市制度改革肯定也能在上半年落實到位。

改革方向“凈資產為負”“扣非”或成雷區

2月25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在“2012全球宏觀經濟預測春季年會”上表示,上市公司的退市是一個亟待突破的難題,但在當前體制下,利益關系復雜導致上市公司退市難。

宋麗萍表示,即便是企業退出實體經濟領域,都要涉及職工的安置問題和債權人利益等多方面問題,走完破產程序的難度很大。相比之下,上市公司的退市就更難,因為這不僅涉及職工和債權人事項,也涉及地方政府和部門,更涉及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利益。

她同時稱,現在相關法律和政策規定還不夠與時俱進,各部門行監督機制沒有完全到位。

眾所周知,“惡炒ST股”“惡炒小盤股”等現象極大地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也對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落實嚴格的退市制度,有助于引導投資者理性、價值投資,形成健康的投資文化和氛圍。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新的創業板退市制度框架,目前已征求意見并修改完成的 《創業板退市制度修改意見稿》包括6個方面,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兩個新增加的退市條件:一是創業板公司在最近36個月內累計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3次;二是創業板公司股票出現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于每股面值。同時創業板將不再實施現行的 “退市風險警示處理”方式,連續3年虧損將直接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業內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今年上半年有望正式出臺的主板退市制度改革方案,具體內容可能“照搬”3月份隨時出臺的創業板退市制度,此外,觸發凈資產為負退市條件、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孰低作為盈利判斷標準等更為嚴格的監管要求可能付諸實踐。

由此看來,長期以來通過政府補貼、資產處置和債務重組等一次性非經常性收益調節利潤來規避現行退市制度監管的“僵尸”公司正面臨新的監管要求,而凈資產為負的公司“資不抵債”無疑也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對于相關上市公司來說,這兩大類可能是主板退市制度改革設置的最大“雷區”。

改革影響711億元市值面臨大考

根據巨潮資訊網統計,截至目前,滬深A股市場累計有80家公司被終止上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剔除換股吸收合并造成的退市因素,因持續性經營狀況等被迫從主板終止上市的只有60多家。

實際上,在*ST聯誼 (原代碼600065)于2007年12月31日被終止上市轉入三板市場以后,目前暫停上市的ST類個股基本上都在謀求資產重組恢復上市,沒有發生從主板終止上市的案例。

2月底,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向曾媒體分析指出,長期以來,有部分投資者熱衷于炒作業績差公司和所謂的“殼資源”,究其根源,除了投資者“一夜暴富”的念頭和盲目跟風外,主要原因是我國證券市場上一些業績差的公司不斷演繹著“不死鳥”的傳奇,大量ST板塊的上市公司在四季度通過資產處置、債務重組和政府補貼等多種方式進行利潤操作,規避了退市風險。

上述人士進一步指出,這種情況助長了投資者非理性的投資行為,他們認為盡管公司連年巨虧也不會退市,從而豪賭借殼重組獲取暴利。

實際上,不少投資者認為,沒有嚴格的退市制度,投機氣氛很難改變。眼下,市場對ST類個股的炒作依然盛行。其中,凈資產長期為負值、凈利潤出現巨額虧損的*ST盛潤A(000030,收盤價13.59元)曾在吸收合并富奧股份的重組故事刺激下連續18個交易日漲停,多次停牌核查均無濟于事,但隨后又交錯出現連續跌停和連續漲停,去年8月份以來股價呈現“過山車”走勢;而借助1.6億元政府補貼實現 “保殼”的*ST昌九(600228,收盤價10.97元)也在重組預期落空之后一度出現十幾個跌停,并在基本上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迅速出現V形反轉,一個多月股價又輕松翻倍。

上海一位專門押注ST類重組的大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主板退市制度改革必然將給目前的市場格局帶來較大沖擊,資不抵債、靠非經常性損益實現“保殼”的ST類個股無疑將是下一階段的重災區。

據巨靈資訊統計,截至3月9日收盤,滬深A股市場91家ST類個股中多達21家凈資產為負值,其中最為糟糕的ST東盛每股凈資產為-2.65元。

在60家*ST類個股中,多達21家凈資產為負值,其中最為糟糕的*ST宏盛(600817,暫停上市)每股凈資產為-14.71元。

值得注意的是,僅從凈資產為負的指標來看,目前持有上述這類公司股票的股東總數高達93.57萬人,累計總市值高達711.05億元。一旦“扣非”再被納入退市監管指標,大量投資者和巨額市值將面臨“大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張冬晴 隨著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退市制度即將出臺,主板退市制度改革成為市場關注的一大焦點。 繼1月初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抓緊完善發行、退市和分紅制度,加強股市監管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又強調“健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強化投資者回報和權益保護”。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向媒體表示,退市制度證監會已經在改革和落實過程中,今年應該有重大的突破。” 目前,結合深圳證券交易所2月底關于創業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見的有關情況來看,除新增退市條款可能“照搬”外,歷年來通過一次性的非經常性收益調節利潤以規避現行主板退市制度的“頑疾”可能被徹底根除,包括凈資產為負等退市標準或將成為眼下主板退市制度改革最行之有效的“緊箍咒”,而“凈資產為負”、“扣非”ST公司或將成為主板退市的重災區。 改革潮起上半年完善退市制度 3月8日,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向媒體表示,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健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強化投資者回報和權益保護”,這些事情證監會都已經在改革和落實過程中,今年應該有重大的突破。 就在同一天,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陳東征也表示,主板退市肯定要走到創業板退市前頭。“按照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表態,主板退市制度上半年要推出,剩下的時間不過3個月。 實際上,早在1月6日至1月7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就要求金融部門和金融機構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做好今年金融工作。其中重點強調要深化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抓緊完善發行、退市和分紅制度,加強股市監管,促進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協調健康發展,提振股市信心。 而在3月5日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溫家寶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健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強化投資者回報和權益保護。 根據2月24日披露的《關于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見和修改情況的說明,深圳證券交易所將根據創業板退市制度方案的有關內容修訂《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預計今年一季度完成《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的修訂工作,經批準后,新的創業板退市制度將正式實施。 浙江某私募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結合目前各方面的消息來看,3月底之前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創業板退市制度基本上“板上釘釘”,接下來的主板退市制度改革肯定也能在上半年落實到位。 改革方向“凈資產為負”“扣非”或成雷區 2月25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在“2012全球宏觀經濟預測春季年會”上表示,上市公司的退市是一個亟待突破的難題,但在當前體制下,利益關系復雜導致上市公司退市難。 宋麗萍表示,即便是企業退出實體經濟領域,都要涉及職工的安置問題和債權人利益等多方面問題,走完破產程序的難度很大。相比之下,上市公司的退市就更難,因為這不僅涉及職工和債權人事項,也涉及地方政府和部門,更涉及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利益。 她同時稱,現在相關法律和政策規定還不夠與時俱進,各部門行監督機制沒有完全到位。 眾所周知,“惡炒ST股”“惡炒小盤股”等現象極大地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也對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落實嚴格的退市制度,有助于引導投資者理性、價值投資,形成健康的投資文化和氛圍。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新的創業板退市制度框架,目前已征求意見并修改完成的《創業板退市制度修改意見稿》包括6個方面,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兩個新增加的退市條件:一是創業板公司在最近36個月內累計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3次;二是創業板公司股票出現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于每股面值。同時創業板將不再實施現行的“退市風險警示處理”方式,連續3年虧損將直接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業內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今年上半年有望正式出臺的主板退市制度改革方案,具體內容可能“照搬”3月份隨時出臺的創業板退市制度,此外,觸發凈資產為負退市條件、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孰低作為盈利判斷標準等更為嚴格的監管要求可能付諸實踐。 由此看來,長期以來通過政府補貼、資產處置和債務重組等一次性非經常性收益調節利潤來規避現行退市制度監管的“僵尸”公司正面臨新的監管要求,而凈資產為負的公司“資不抵債”無疑也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對于相關上市公司來說,這兩大類可能是主板退市制度改革設置的最大“雷區”。 改革影響711億元市值面臨大考 根據巨潮資訊網統計,截至目前,滬深A股市場累計有80家公司被終止上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剔除換股吸收合并造成的退市因素,因持續性經營狀況等被迫從主板終止上市的只有60多家。 實際上,在*ST聯誼(原代碼600065)于2007年12月31日被終止上市轉入三板市場以后,目前暫停上市的ST類個股基本上都在謀求資產重組恢復上市,沒有發生從主板終止上市的案例。 2月底,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向曾媒體分析指出,長期以來,有部分投資者熱衷于炒作業績差公司和所謂的“殼資源”,究其根源,除了投資者“一夜暴富”的念頭和盲目跟風外,主要原因是我國證券市場上一些業績差的公司不斷演繹著“不死鳥”的傳奇,大量ST板塊的上市公司在四季度通過資產處置、債務重組和政府補貼等多種方式進行利潤操作,規避了退市風險。 上述人士進一步指出,這種情況助長了投資者非理性的投資行為,他們認為盡管公司連年巨虧也不會退市,從而豪賭借殼重組獲取暴利。 實際上,不少投資者認為,沒有嚴格的退市制度,投機氣氛很難改變。眼下,市場對ST類個股的炒作依然盛行。其中,凈資產長期為負值、凈利潤出現巨額虧損的*ST盛潤A(000030,收盤價13.59元)曾在吸收合并富奧股份的重組故事刺激下連續18個交易日漲停,多次停牌核查均無濟于事,但隨后又交錯出現連續跌停和連續漲停,去年8月份以來股價呈現“過山車”走勢;而借助1.6億元政府補貼實現“保殼”的*ST昌九(600228,收盤價10.97元)也在重組預期落空之后一度出現十幾個跌停,并在基本上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迅速出現V形反轉,一個多月股價又輕松翻倍。 上海一位專門押注ST類重組的大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主板退市制度改革必然將給目前的市場格局帶來較大沖擊,資不抵債、靠非經常性損益實現“保殼”的ST類個股無疑將是下一階段的重災區。 據巨靈資訊統計,截至3月9日收盤,滬深A股市場91家ST類個股中多達21家凈資產為負值,其中最為糟糕的ST東盛每股凈資產為-2.65元。 在60家*ST類個股中,多達21家凈資產為負值,其中最為糟糕的*ST宏盛(600817,暫停上市)每股凈資產為-14.71元。 值得注意的是,僅從凈資產為負的指標來看,目前持有上述這類公司股票的股東總數高達93.57萬人,累計總市值高達711.05億元。一旦“扣非”再被納入退市監管指標,大量投資者和巨額市值將面臨“大考”。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久 | 页面升级永久亚洲色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福利永久看片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制服 | 午夜性福利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