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基金

每經網首頁 > 基金 > 正文

基金公司先后落子香港 水土不服什么都缺

上海證券報 2012-03-05 16:04:31

然而受制于文化差異和激烈的完全市場化競爭,基金公司在香港建立起“橋頭堡”之后卻有些茫然,業務開展未見大起色。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繼南方基金于08年7月在香港率先開設子公司之后,截至目前共有14家基金公司先后落子香港,這被看成是中國內地基金公司“走出去”戰略的重要體現。然而受制于文化差異和激烈的完全市場化競爭,基金公司在香港建立起“橋頭堡”之后卻有些茫然,業務開展未見大起色。擺在基金公司決策者面前的問題是,國際化走出了第一步,然后呢?

適應水土的過程

“您覺得赴港設子公司之后,與一些國際資產管理機構競爭,我們缺什么?”記者問。

“什么都缺。”深圳某基金公司國際業務部總監直言不諱。

該基金公司較早在香港設立子公司,與其他“赴港者”一樣,目前的業務開展依舊處于較為“低調”的階段。在其看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環境最為開放的地區之一,幾乎擁有全球最多的金融機構的分支。“能夠出海建立香港分公司的已經是內地一流的基金公司,但在香港,其面臨的困難和文化差異遠超想象。”

該人士告訴記者,從市場角度看,成熟市場投資者偏向“買舊不買新”,對于沒有足夠業績證明和品牌號召力的機構及其產品難有太大投資興趣,“相較于其他在港機構,我們資歷尚淺,口碑、業績,甚至是渠道等方面條件都還不成熟”;從競爭角度看,雖然在中國內地屬于行業領先,然而畢竟運行于并不成熟的市場,來到后香港面后,面對無數來自成熟市場的競爭對手時,多少有些“不知所措”。

分析人士稱,與在港經營多年的歐美資產管理公司相比,中國內地基金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并不具備優勢;文化上的差異使得子公司在人員招聘與公司管理方面與母公司存在巨大差別;產品方面,精耕成熟市場多年的資管大鱷們在市場定位及產品細分方面相對領先,對于中資“后來者”,較小的創新空間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

優勢:更了解中國市場

不過,盡管強敵林立,赴港子公司依舊具有自己的優勢:更了解中國市場。

嘉實國際固定收益總監關子宏表示:“我們的不足之處在于經驗缺乏,在完全競爭市場環境下還缺乏足夠的品牌和渠道能力;然而,隨著中國宏觀經濟對于周圍市場影響力的提升,了解大中華的機構會越來越 吃香 ,所以我們當下的業務拓展主要立足于大中華乃至亞洲區域。”

這或許可以解釋基金公司對開展RQFII業務寄予厚望的原因,RQFII業務獲批,對這些“赴港者”而言,意味著回到自己熟悉的領域去主場作戰。“最近與一些客戶交流的最大感觸就是,投資者對中國內地市場的關注度在提升,而在投資選擇上,他們更傾向于有中資背景的資產管理機構,因為我們對這個市場更了解。”關子宏表示:“包括此前有所升溫的點心債產品等,目前基金在港子公司所開展的業務,有相當一部分是借助對中國內地企業經營狀況的了解,投資于中國內地的在港上市的相關企業或者離岸人民幣債券。”

責編 劉小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污网站在线看 | 午夜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 久久久国产精品天天影视 | 一级夜理论片久久 | 一本到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