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期待“加快改革”成全國“兩會”熱點

每經智庫 2012-02-28 01:27:21

“加快改革”應該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議題,金融體制改革可能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先行官,包括放松民間金融管制和資本市場改革。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一年一度的全國 “兩會”開幕在即,世界銀行發布名為《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的報告認為,中國如果不進行深層次改革,可能會面臨經濟危機。毫無疑問,經濟改革將是今年全國 “兩會”最大的熱點。在筆者看來,中國經濟要實現穩中求進,要實現軟著陸,必須加快體制性的改革。

對于改革,高層已經通過《人民日報》發出“情愿要有瑕疵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機”的聲音。有人說,當前全球經濟低迷,中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又遭遇到空前的壓力,此時加快改革無疑是添亂。而筆者以為,高層已經下定決心:體制性的改革必須進行,不改革,經濟發展會出現停滯,進而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筆者以為,“保增長”將成為中國政府未來的首要目標,“穩中求進”也是保增長的代名詞。但如何保增長?靠大規模的基本建設?靠房地產?這些都不能夠。我們必須汲取“4萬億”刺激政策導致14萬億各級政府超大規模投資項目的慘痛教訓。而且,進行大規模的投資,沒有巨額的資金投入,如何啟動中國經濟內在的生產潛力呢?痛定思痛,還得靠民營經濟,靠小微企業中蘊涵的創新能力。因此,可以判斷,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適度地 “國退民進”,更完整的表述應該是“國民同進”。而改革的試金石,就是一直難產的新“非公36條”實施細則能否盡快出臺。

在經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之前,宏觀經濟環境必須穩定,要出現明確的穩增長跡象。今年前兩個月,經濟下滑跡象已經明顯,具有熱度的行業越來越少。從銀行業的貸款增量觀察,房地產一降溫,很多行業都跟著降溫。能指望新興產業嗎?這如同指望民營企業、小微企業,那是遠水難解近渴。已經有觀點認為,要使宏觀經濟轉好,必須及時調整房地產調控政策,并盡可能地帶動相關產業復蘇。對此問題目前爭議很大,它很可能成為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度最大的問題。當然,要避免經濟硬著陸風險,在保持住目前的政策調控力度的同時,也要顧及長遠。也就是說,全國“兩會”或將反駁各種要求松綁的聲音,但在實際操作中,會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靈活性,不再搞一刀切。

金融體制改革很重要,它可能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先行官。金融體制改革包括放松民間金融管制和資本市場改革。筆者預計,全國“兩會”后這方面的改革力度會很大,甚至讓人目瞪口呆。比如對民間融資案的審理、新股發行制度的顛覆性改革等。必須明確,在中國經濟總量迅速增加的同時,社會融資總量增長幅度是遠遠不足,而不是太多。中國銀行業貸款總量雖然很大,但大量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仍然得不到貸款。要扭轉這種局面,改善微觀經濟環境,國內金融環境必須徹底改善。金融體制改革可能會成為“兩會”激烈爭議的焦點,而且有關部門會拿出改革方案讓代表委員討論,通過后即實行。

再進一步分析,經濟體制改革靠什么保障?靠什么指引?一定要有相配套的政治體制改革。經濟增量要以民營企業為主,以創新經濟為主,計劃經濟的痕跡就要減少,市場化的比重就要提高。在這個前提下,才能討論其他議題。調整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比重,市場的力量增強了,民主和法治必然也會增強。

綜合目前的種種跡象,筆者認為“加快改革”應該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議題,爭論或許會很激烈。有爭論不要怕,理越辯越明,只要能達成共識,改革才能向深水區推進,這對中國經濟是最大的利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開幕在即,世界銀行發布名為《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的報告認為,中國如果不進行深層次改革,可能會面臨經濟危機。毫無疑問,經濟改革將是今年全國“兩會”最大的熱點。在筆者看來,中國經濟要實現穩中求進,要實現軟著陸,必須加快體制性的改革。 對于改革,高層已經通過《人民日報》發出“情愿要有瑕疵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機”的聲音。有人說,當前全球經濟低迷,中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又遭遇到空前的壓力,此時加快改革無疑是添亂。而筆者以為,高層已經下定決心:體制性的改革必須進行,不改革,經濟發展會出現停滯,進而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筆者以為,“保增長”將成為中國政府未來的首要目標,“穩中求進”也是保增長的代名詞。但如何保增長?靠大規模的基本建設?靠房地產?這些都不能夠。我們必須汲取“4萬億”刺激政策導致14萬億各級政府超大規模投資項目的慘痛教訓。而且,進行大規模的投資,沒有巨額的資金投入,如何啟動中國經濟內在的生產潛力呢?痛定思痛,還得靠民營經濟,靠小微企業中蘊涵的創新能力。因此,可以判斷,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適度地“國退民進”,更完整的表述應該是“國民同進”。而改革的試金石,就是一直難產的新“非公36條”實施細則能否盡快出臺。 在經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之前,宏觀經濟環境必須穩定,要出現明確的穩增長跡象。今年前兩個月,經濟下滑跡象已經明顯,具有熱度的行業越來越少。從銀行業的貸款增量觀察,房地產一降溫,很多行業都跟著降溫。能指望新興產業嗎?這如同指望民營企業、小微企業,那是遠水難解近渴。已經有觀點認為,要使宏觀經濟轉好,必須及時調整房地產調控政策,并盡可能地帶動相關產業復蘇。對此問題目前爭議很大,它很可能成為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度最大的問題。當然,要避免經濟硬著陸風險,在保持住目前的政策調控力度的同時,也要顧及長遠。也就是說,全國“兩會”或將反駁各種要求松綁的聲音,但在實際操作中,會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靈活性,不再搞一刀切。 金融體制改革很重要,它可能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先行官。金融體制改革包括放松民間金融管制和資本市場改革。筆者預計,全國“兩會”后這方面的改革力度會很大,甚至讓人目瞪口呆。比如對民間融資案的審理、新股發行制度的顛覆性改革等。必須明確,在中國經濟總量迅速增加的同時,社會融資總量增長幅度是遠遠不足,而不是太多。中國銀行業貸款總量雖然很大,但大量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仍然得不到貸款。要扭轉這種局面,改善微觀經濟環境,國內金融環境必須徹底改善。金融體制改革可能會成為“兩會”激烈爭議的焦點,而且有關部門會拿出改革方案讓代表委員討論,通過后即實行。 再進一步分析,經濟體制改革靠什么保障?靠什么指引?一定要有相配套的政治體制改革。經濟增量要以民營企業為主,以創新經濟為主,計劃經濟的痕跡就要減少,市場化的比重就要提高。在這個前提下,才能討論其他議題。調整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比重,市場的力量增強了,民主和法治必然也會增強。 綜合目前的種種跡象,筆者認為“加快改革”應該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議題,爭論或許會很激烈。有爭論不要怕,理越辯越明,只要能達成共識,改革才能向深水區推進,這對中國經濟是最大的利好。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久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 亚洲第一福利天堂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日韩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欧美精品第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