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5 01:11:5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每經記者 曾子建
2012年2月,盡管波羅的海指數(BDI)依然在“寒冷”的底部徘徊。然而,集運巨頭馬士基帶頭大幅提高集裝箱運價,卻給集裝箱運輸市場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1月末,馬士基宣布,計劃于3月1日將運價上調775美元/TEU;緊隨馬士基,其他6家亞洲和歐洲船運公司組成聯盟紛紛跟進。如果此輪船運公司提價獲得成功,預計集裝箱運價將出現成倍上漲。
正是在這種強烈的漲價預期下,整個2月份,在上海航運運價交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SEFC)交易的歐洲航線運價(4月份交割的期貨價格)大幅飆升423美元/TEU,期間最大漲幅高達55.4%。然而,如果船運巨頭3月1日按原計劃提價,那么期貨價格必然還有較大的上漲空間。
國內外船運價格“漲聲”一片,航運公司是否會因此駛進“春天里”?A股市場上的航運股在此輪漲價潮中又有什么投資機會呢?
航運業集體提價抗“嚴冬”
1月31日,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馬士基宣布,計劃3月1日起將亞洲至歐洲航線的集裝箱運費調高775美元/TEU。而這一調價幅度,超過當時市場價格逾一倍,且有關費率上調將覆蓋所有從亞洲港口運往北歐和地中海的干貨和冷藏貨運。與此同時,東方海外也宣布調高亞歐航線運費。
當其他船運公司正忙著推行亞歐線漲價計劃時,2月20日,馬士基再次先行一步,決定在亞歐線上削減9%運力以應對當前低迷的市場環境。馬士基表示,“亞歐線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線,不過目前的供給已超過了需求。因此,我們正通過削減運力合理化我們的航線,進而降低成本。”此外,馬士基航運還宣布,從今年3月15日起,公司將在遠東到美國、加拿大航線上執行最新的集裝箱運價,上調幅度分別為240美元/TEU和320美元/TEU。這是繼馬士基春節以來率先調漲亞歐航線運價后,再度上調重要航線的運價。
上海航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童奇勝表示,馬士基作為行業老大,此次漲價或將再度產生示范效應。童奇勝認為,運力供大于求的現象正在悄悄發生變化,馬士基和各大航運聯盟已經意識到“殺價”對于整個行業的打擊,因此大班輪公司在市場低迷時均采取了合理配置航線、降低航速、減少運力、加大集裝箱船拆解力度等措施,行業基本面的改善對運價上調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長江證券行業分析師韓軼超則指出,在屬于相對寡頭的集裝箱運輸市場,馬士基此舉具有風向標意義,或將引致其他班輪公司跟進調漲。
運價期貨強勁飆升
SSEFC是全球首個航運運價第三方集中交易平臺,由上海航運交易所、上海市虹口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等單位發起成立。目前,SSEFC推出了上海出口集裝箱、中國沿海干散貨、國際遠洋干散貨等航運運價衍生品交易。而船運公司的大幅提價,也令在SSEFC交易的航運金融衍生品歐洲航線1204合約價格大幅飆升。
2月2日,歐洲1204合約上漲23美元,以800美元/TEU報收;隨后的4個交易日,該產品連續漲停(5%),到本周三,更是最高漲到了1159美元/TEU;相對于1月末的價格,最大漲幅高達51.9%。到本周五,歐洲1204合約最高上漲到1227美元/TEU,較1月末漲幅超過60%。
長江證券分析師韓軼超指出,歐洲航線由于工廠復工需要時間,運輸需求實際依舊疲弱。不過,集運期貨市場歐洲航線出現強勁表現,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于馬士基的提價。如果3月1日這些公司真的能夠按照原計劃提高775美元/TEU的話,實際運價漲幅將超過100%。不過,目前期貨價格的漲幅其實并沒有那么大,主要原因還是馬士基最終提價幅度是否真的能夠得到落實,還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因為具體的提價幅度,還有待3月1日前一周的訂艙情況而定。
韓軼超還指出,本輪漲價能否如船東所愿,關鍵取決于兩個因素:船公司漲價的決心與合作程度,需求層面的支撐。從船東方面來看,在馬士基調漲亞歐航線運價后,長榮、達飛、赫伯羅特、東方海外、中遠集運、中海集運等中外航運公司紛紛推出了新的調漲方案,足見各家船東在慘淡經營之后調價的決心和統一性;從需求層面上看,次貸危機3年后,美國經濟的復蘇勢頭要優于歐洲,但只靠一條腿走路并不保險。船東齊心所能帶來的是成本恢復型的漲價,而在這之后,需求推動型的提價才能真正讓行業進入盈利階段。
近一個月來,集運市場上的運費出現如此大的上漲,A股市場上航運股也一度有所表現。但總的來說,相關個股漲幅還算溫和。比如整個2月份,申萬航運指數僅僅上漲了11.82%,遠遠落后于集運價格漲幅。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這屬于正常現象。A股中的航運股,真正有國際集裝箱運輸業務的,只有中海集運、中國遠洋,以及SST天海。在即將到來的3月,如果集運價格的漲幅能夠最終落實的話,上述三只集運股股價或許會因此產生較大的刺激作用,因此在下周,這些個股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中海集運(601866,收盤價2.98元)
目前,公司已成為全球主要的集裝箱運輸公司之一,在建立國內穩固的運營基礎上,服務范圍覆蓋全球,并在核心國際市場及國內市場占據堅固的地位。公司于2011年10月分別與中華造船集團及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簽署了訂造8+4艘1萬TEU集裝箱船舶的造船合同。這批1萬TEU船舶將于2013年底開始陸續交付。
公司董事長李紹德表示,公司將按照招股書中的承諾,按程序注入相關的集裝箱優質資產。在注入碼頭資產的問題上,將按照“成熟一個注入一個”的原則逐步注入。
今年1月1日,中海集運已經上調多條航線原價,航線涉及歐美等多個主要市場。盡管公司此前預計,2011年度凈利潤將出現虧損,但去年第四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已經出現微幅反彈。截至周五(2月24日),中海集運A股2月累計漲幅13.74%。由于H股估值偏低,2月累計漲幅更是高達41.28%。
中國遠洋(601919,收盤價5.78元)
中國遠洋擁有全球最大的干散貨船隊,公司業績在很大程度上與BDI指數的走勢有關。不過,集裝箱航運也是中國遠洋非常重要的一項業務。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經營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在全球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個港口掛靠,經營67條國際航線、11條國際支線、21條中國沿海航線及61條珠江三角洲和長江支線;共擁有400多個境內境外銷售和服務網點。
截至2011年9月30日,集團經營船隊包括155艘集裝箱船舶,運力達66.06萬標準箱,同時,持有32艘集裝箱船舶訂單(訂造及訂租),合計24.42萬標準箱。2011年1~9月,集團集裝箱航線貨運量累計為513.18萬標準箱,同比增加11.4%,集裝箱航線總收入下降11.7%至256.1億元。
2月份以來,中國遠洋A股累計上漲13.78%,H股上漲14.06%。
SST天海(600751,收盤價7.94元)
SST天海是目前A股中少有的幾家尚未股改的公司之一,2011年中報披露,公司所處行業為水上運輸,期內主要經營以天津、青島、泉州、汕頭為基本港,至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集裝箱班輪貨物運輸航線;以泉州、汕頭等為基本港,至營口、青島、日照、龍口等的內貿航線;4月份新增上海、寧波至韓國平澤集裝箱班輪貨物運輸航線。
今年1月20日,SST天海發布公告,公司預計2011年全年凈利潤為虧損;上年同期凈利潤2940萬元、每股收益0.06元。業績虧損主要原因包括:報告期內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且貨量不足,公司運營航線競爭激烈且運價波動較大;報告期內公司貸款余額增加及貸款利率上調,公司財務費用增大。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SST天海未股改,且被特別處理,因此在關注提價預期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其面臨的經營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