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6 01:28:5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魏玉卿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魏玉卿 發自北京
*ST盛潤A在連續8個漲停后,機構席位出手接盤了。在2月14日的深交所交易公開信息中,一機構席位現身前五買入名單,買入金額233.73萬元,約16萬股。
該股在去年上演的暴漲暴跌被市場戲稱為“妖股”。機構席位的現身,是在重組草案披露后的第二個交易日。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機構席位是公募基金,從歷史上的案例來看,鎩羽而歸的居多。
機構席位高位買入
*ST盛潤A股價在今年1月6日跌至6.75元/股后重新爆發,截至昨日(2月15日)收于14.56元/股。連續大漲后,*ST盛潤A已將去年11月下旬以來的暴跌收復,而機構席位此時的出手買在了相對高位上。
去年8月份,該股借重組預案連拉18個漲停板,股價從10元/股附近飆升至了21元/股,垃圾股變鳳凰的神話又一次上演。不過,神話很快便在大批解禁股面前破滅,僅僅是披露了重組預案的*ST盛潤A,由于其重組前景仍不明朗,引發解禁股東的拋售,股價瞬間被砸下神壇。
經過三個月調整后,今年2月10日,重組草案亮相,與之前預案不同的是,在草案中,*ST盛潤A收購富奧股份將多付3.11億。若富奧借殼成功,*ST盛潤A將搖身變成主營汽車零部件企業。
而機構席位的買入正是其草案公布后的第二個交易日。從深交所的交易公開信息來看,從去年8月份到今年2月14日前,*ST盛潤A約有10次上榜,前五買入、賣出均為券商營業部席位,并未有機構席位參與。而在之前三年內,均無公募基金介入該股。
背后有蹊蹺
*ST盛潤A在去年上演的暴漲暴跌被市場戲稱為妖股。盡管機構席位的現身是在重組草案披露后的第二個交易日,并且買入金額僅233.73萬元,對應約16萬股,但此時的出手仍有些蹊蹺。
早在2008年,*ST盛潤A股權以1.1元/股掛牌轉讓,卻慘遭流拍,而去年“脫胎換骨”的爆發,上演了三年20倍收益神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從公司以往披露的定期報告來看,參與了這場暴漲盛宴的并非公募基金,而是其他投資者。
業內人士認為,從2012年至2015年,富奧股份6家下屬公司凈利潤合計分別為24049萬元、24213萬元、24350萬元和24350萬元;商標使用費預測凈收益為3973萬元、4079萬元、2655萬元和2587萬元。從盈利預測數字看,由于汽車行業景氣度下滑,富奧股份的業績高增長態勢正在消失。
而*ST盛潤A的漲停也伴隨著成交量的放大,同時股價也在一步步被透支,機構此時的介入似乎已撈不著太多的好處。
某基金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機構的殺入也許是真的看好,也可能有別的目的。如果機構席位是公募基金,從歷史上的案例來看,多數都遭受重創、鎩羽而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