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數次“保證”成毒餌 中恒集團涉嫌誤導投資者

2012-02-03 00:53:3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明濤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劉明濤

為何披露業績快報會導致股價連續跌停?因為市場預期的利潤指標沒有完成,而且差得很遠。

“公司相信通過上述措施,加強產品的促銷力度,保證完成今年計劃的利潤指標,保障股東利益。”中恒集團(600252,收盤價8.46元)這樣的表述一次又一次在正式公告中出現,無疑在市場中產生了完成6億元凈利潤的預期,投資者依據公司提供的這些信息,作出投資決策。

1月18日,中恒集團業績快報出爐,全年4億元凈利潤與之前制訂的6億元相差甚遠,在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4.5億元、4季度又是業績“爆發季”的情況下,公司未能完成目標、單季虧損的事實著實令股東難以接受,股價隨之連續跌停讓投資者損失慘重,聽信上市公司的公告,誰知是吃下了毒餌。一再公開保證,卻最終食言,諸多律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這種行為已涉嫌誤導性陳述,如果證監會調查定性,給予中恒行政處罰,投資者可以采取法律措施,要求賠償。

與步長分手 仍堅持業績目標

“既然2011年年度經營目標——實現凈利潤6億元的依據之一是與步長簽訂總經銷協議,為什么協議解除后還一而再地保證能夠完成該目標,而不提解除后對公司的負面影響?現在業績地雷炸響后,又把主要責任往步長身上推,這明顯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這些公開信息直接誤導了我的投資者判斷。”電話另一旁,一位投資者表達了自己對中恒集團公告的不滿,同時透露了自己錯信中恒集團,導致投資出現巨大浮虧這一情況。

其實,上述投資者的遭遇并非孤例。近幾天,在中恒集團各大股吧里,許多股民都在控訴該公司是個“騙人公司”、只會放衛星,大倒苦水,極為憤慨中恒集團多次保證業績指標而最終失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翻閱中恒集團多則公告后發現,中恒集團的確曾在公告中保證完成計劃的利潤指標,不少律師認為,這樣的表述涉嫌誤導性陳述。

2011年9月1日,中恒集團發布《重大事項暨復牌公告》,宣布公司因種種原因與步長分手,點出兩大不終止合作的弊端,同時還公布了下一步戰略,將從六方面著手,迅速扭轉工作局面。公告末尾,中恒集團宣稱,“公司相信通過上述措施,加強產品的促銷力度,保證完成今年計劃的利潤指標,保障股東利益。”

時隔幾日,中恒集團董事長許淑清在廣州召開的經銷商大會上再次表示,將在9月20日前完成渠道間的交接,收回中恒梧州制藥的銷售隊伍。下半年將對上半年基本藥物未中標地區進行補救或備案采購,對基藥已中標市場進行重新啟動。確保今年完成2億支血栓通注射劑的銷售,實現6億元利潤和明年比今年增長20%到30%的目標。

10月25日,中恒集團公布三季報,在主導核心產品血栓通銷量保持增長的情況下,公司實現凈利潤4.5億元;在三季報里,公司又一次表述,“通過上述措施,加強產品的促銷力度,保證完成今年計劃的利潤指標,保障股東利益。”

“前三季度都實現了4.5億元凈利潤,即便與步長分手,公司采取諸多措施,如此保證實現業績目標,這個可信度當然高了,因為4季度都知道是中恒的業績爆發期。”上述投資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事實上,從近兩年的業績情況來看,中恒集團4季度業績出奇的好,凈利潤基本為前三季度總和。

不斷的保證,不斷的鼓舞,與步長分手后的中恒集團,依然堅信能夠實現6億元凈利潤目標,給投資者以業績保證。

業績地雷炸響 涉嫌誤導性陳述

如果今年1月18日中恒集團業績快報實現6億元凈利潤,或許一切都會非常平靜,但資本市場沒有“如果”。

2011年全年實現凈利潤4億元,4季度單季虧損5000多萬元——中恒集團六大措施似乎沒有如其描述的那樣管用,業績最終未能完成經營目標,這讓投資者極為不滿,紛紛痛斥中恒集團“失信”。

通過持續調查以及采訪多位專家律師,《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中恒集團兩度在公開信息承諾“保證完成利潤指標”已經涉嫌誤導性陳述。

上海昆侖律師事務所樂立斌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中恒集團這樣表述肯定是不合適的,分兩種情況,如果是公司主觀刻意這樣寫,那么就已經構成欺詐了,但如果是客觀情況,那么就有誤導性陳述的嫌疑。”

同樣,廣東奔犇律師事務所劉國華律師告訴記者,“我覺得帶有誤導性陳述,因為它(中恒集團)自己一再強調保證完成,實際上也沒有完成,而當時發三季報的時候,一年時間已經大半。所以這個時候還敢說保證,投資者看了之后,都會認為完成沒什么問題了。”

另外,河北功成律師事務所薛洪增律師也表示,“從他們諸多陳述和實際情況來看,說誤導性陳述還不好判斷,不過這樣的嫌疑肯定是存在的。因為對投資者來說,上市公司發布的公開信息是他們投資判斷的依據,所以公司一再承諾的業績預期,肯定會對投資者投資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受到這樣的業績保證而買入并持有公司股票,但最終因業績“不達標”造成投資虧損,投資者將如何維權呢?

劉國華律師稱,“目前,我國對虛假陳述的維權有個前置程序,就是要有證監會的行政處罰、財政部的行政處罰或者法院生效的刑事判決,所以要對這些行為維權,如果沒有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出臺的話,即使投資者起訴,法院也不受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其中包含了證監會或其派出機構公布對虛假陳述行為人作出處罰決定之日這一條件,換句話說,只有當證監會給予中恒集團行政處罰,投資者才能索要賠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在线播放 | 午夜久久福利小视频 | 亚洲最大色资源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妇久 | 亚洲欧美va动漫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