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短短兩個月外幣理財產品發行量減半

2012-01-18 01:44:0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裴文斐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裴文斐 發自上海

由于歐債危機加劇,自去年5月以來,歐元兌人民幣中間價貶值17%。同時,11月至今2個多月,銀行外幣理財產品發行量萎縮近一半,有分析人士指出,歐債危機惡化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是導致銀行慎發外幣理財產品的主要原因。

據一位不愿具名的理財師建議,在近期國際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不要過多涉及外匯理財。

外幣理財產品占比下降

據普益財富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兩個月銀行發布外幣理財產品數量逐漸下降,去年11月中旬,單周銀行發布理財產品總數為264款,外幣理財產品49款,外幣理財產品占比18.56%,但是1月中旬,單周銀行發布理財產品總數為292款,外幣理財產品23款,外幣理財產品占比只有7.88%,下滑超過五成。

BMFN外匯分析師分析,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劇了匯率風險,同時受希臘債務危機影響,連續有國家主權評級被下調,外匯市場動蕩不安,因此各家銀行紛紛選擇慎發外幣理財產品。

同時,銀行開始偏好于涉及短期外幣產品,11月中旬,3至6個月的外幣產品數量最多,占比41.3%;到了1月中旬,3至6個月的外幣產品數量占比只有21.74%,1至3個月的外幣產品數量占據半壁江山,占比高達52.17%。

記者還觀察到,1至3月外幣理財產品收益率明顯升高,11月中旬,1至3月的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3.06%,1月中旬,收益率為3.45%,上升12.75%;3至6個月的平均預期年收益率下降,11月中旬為4.07%,1月中旬為3.70%,下降9.09%。

上述分析師向記者分析:“股市表現疲軟,許多投資者逃離股票市場,轉而將資金投入銀行理財市場,以達到短期避險的目的;尤其是流動性較高、風險較低的短期限理財產品受到此類資金的追捧。

外匯理財警惕零收益

隨著歐債危機的惡化,有分析人士表示,在目前市況下,持有美元更穩妥,不建議投資者持有澳元、歐元等商品貨幣,未來投資者依然可將美元作為避險貨幣。

“購買外匯銀行理財產品時應注意歐元、英鎊等幣種的匯率風險。獲得收益的同時,應該扣除購買時外幣匯率與現在市場外匯匯率差值,對于這類產品,投資者應謹慎參與。”某國有大行理財師告訴記者。

去年下半年,歐元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多在3%~5%之間,11月中旬,銀行發布的歐元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3.46%;但是11月中旬至今,歐元兌人民幣已下跌近5%;倘若追溯到去年5月,歐元兌人民幣竟已下跌16.7%,

有分析人士認為,近期外幣市場難以捉摸,投資者選擇外幣產品,應將人民幣升值可能帶來的匯率損失考慮其中。在國際經濟形勢仍不明朗的情況下,持有人民幣是比較穩妥的。除了經商需要、出境旅游、留學等不得不持有外幣外,投資者手中不應過多持有外幣,而是應該逢高兌換成人民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v国产v欧美v |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导航 | 亚洲欧美老师机在线AⅤ | 欧美亚洲一级在线播放 | 综合专区视频精品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