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4 00:27:5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唐強
每經記者 唐強
為了堅持水產主業、逐步剝離非主營業務的發展戰略,大湖股份(600257,收盤價8.00元)在本周三(11月30日)發布關聯交易公告,公司旗下醫藥資產將被剝離;同時公司將重啟停滯多年的陽澄湖大閘蟹股權收購事項。
對于大湖股份再度涉足 “陽澄湖”這塊金字招牌,有樂觀者更有謹慎者,多位業內人士在與《每日經濟新聞》溝通時認為,短期內大湖股份尚不具太多的想象空間。
股權收購再度啟動
大湖股份公告顯示:公司將啟動收購上海泓鑫置業所持江蘇陽澄湖大閘蟹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陽澄股份)60%股權的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資料發現,陽澄股份成立于1997年,該公司所使用的“陽澄湖”商標是中國大閘蟹的代表品牌。大湖股份證券事務代表童菁告訴記者,收購陽澄股份主要是為了整合資源,互相利用銷售渠道,提升未來業績。
近年來陽澄湖大閘蟹的知名度提升迅速,引起了大湖股份的注意。實際上,早在2007年,大湖股份就曾有收購陽澄股份股權的計劃。當年6月,大湖股份推出過定增方案,擬募資5.2億元,用于收購陽澄股份51%的股權及大閘蟹市場開拓等5個項目。
遺憾的是,由于大湖股份存在涉嫌披露虛假信息等問題被證監會立案稽查,該方案最終被迫取消,其收購股權事項一直擱淺至今。
“陽澄湖”商標糾紛存隱患
“陽澄湖”商標的價值對于陽澄股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該商標卻并不是公司所有。目前,該商標被陽澄湖當地政府同時授予三家企業共同使用,這就包括陽澄股份、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現代農業)和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集團(以下簡稱陽澄集團)。
就有關商標歸屬權問題,《每日經濟新聞》咨詢了現代農業蔡姓負責人。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代農業和陽澄集團屬當地政府控股,換句話說,該商標其實直屬陽澄湖當地政府。商標所屬方只是和陽澄股份簽署了相關文件同意其使用,使用期限在今年應到期。
除此之外,陽澄集團的業務聯系人夷春林也向記者證實了上述情況。
隨后記者聯系到陽澄股份董事長林澤華,他表示,原本“陽澄湖”牌屬于陽澄股份,但被時任總經理轉移出去,現在公司正準備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對于奪回商標所有權的可能性,林澤華則表示,不敢輕易預測,只能盡力而為。如果不能成功,那么公司也只有創立新的商標。
童菁則告訴記者,這件事情是肯定會去解決的。大湖股份證券部另一位朱姓工作人員則表示,商標問題關系到公司重大利益,雖然不知道結果會如何,但大湖股份拼了命也要拿回。
如此看來,“陽澄湖”商標歸屬問題無疑給大湖股份埋下了一枚不定時炸彈,若是陽澄股份在商標爭奪上出現失利,這項收購議題不得不大打折扣。
短期業績增長空間有限
對于大湖股份的此次收購行為,有投資者表示歡迎,但也有部分人看淡。看衰者認為,除“陽澄湖”商標歸屬權尚不明確外,還存有多重風險。
首先是收購成本。北京某行業分析師指出,大湖股份2007年曾擬收購陽澄股份51%的股權,當時確定的收購價格為2824.46萬元。林澤華則提到,2006~2009年,因湖面整治不能養蟹,陽澄股份一直處于虧損。兩年過去了,公司在恢復養蟹后業績已經好轉,去年營業收入在8000萬左右。如今陽澄股份的基本面遠好于2007年,不難想象,大湖股份如果完成此次收購,其付出的成本應該會提高很多。
其次是陽澄股份未來的增長潛力。
養殖水域只有那么大,要期待從中獲得大閘蟹產量的成倍增長,可謂不切實際,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楊維龍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再加上為保護水源水質,防治污染,維護生態平衡等因素,造成陽澄湖大閘蟹每年的產量基本固定,不會出現太大的增長。”林澤華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上述分析師則擔憂,短期內陽澄股份業績難有想象空間。他以公開數據測算,收購后陽澄股份給大湖股份帶來的每股收益僅有2~3分錢。
方正證券分析師也認為,經銷商、渠道商等吞噬了大部分利潤。就目前而言還不能期望過高,不過上市公司剝離副業回歸水產主業的發展戰略還是值得肯定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