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2 00:57:0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三消息面變化極為突然,先是中國“意外”下調存準率,后是美聯儲等六家央行“意外”聯手放寬貨幣。受此刺激,商品貨幣、歐元等全線走強,美元指數則大跌。由于上述刺激手法激進,市場未必能一次性消化,故美元近階段或將延續調整。然而美元調整空間應極有限,中線仍將上升,這是因為各大央行此舉僅著眼于掩蓋問題,本質上反惡化結構改革的前景。
集體注水 心照不宣
美聯儲、歐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在周三發表的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將現有美元互換額度利率下調50個基點。同時,建立臨時雙邊互換且新的互換額度將延續至2013年2月。這是在中國調降存準率不久后宣布的,或許是碰巧,或許就是“心照不宣”。
消息公布后,在互換市場上,歐洲銀行的美元借貸成本從三年高位回落,但仍接近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衡量銀行壓力的美國2年期利率互換利差創下9個月來最大跌幅,但仍高于10月份的水平。
本周二歐元區財長會議也取得些進展,對人氣也有所助益。
在周三六大央行及中國央行明確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商品貨幣因風險偏好大升而暴漲。周三澳元大漲2.83%,新西蘭元漲2.56%,加元漲1.42%。其余非美貨幣多數升值,其中,歐元升0.97%至1.3497美元。周四除歐元續升0.38%至1.3497美元外,其余非美貨幣略回吐些漲幅,因周四上午中國公布的PMI指數低于預期,使得風險厭惡情緒有所反彈。
市場興奮之下大量購入商品貨幣及英鎊、歐元原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政策力度很大,何況還有中國因素助力。然而,從最近幾年情況來看,這樣的救助只能是拖延時間并使問題堆積更大,造成未來結構改革成本更高。因此,匯市如此巨大波動或許正是中長線投資者進行反向布局的良機。
美元暫跌 遠景仍好
全球央行激進的行為會階段性壓制美元指數走勢,所以美元會有個調整周期。從技術圖形看,目前為78.156點的美元指數或有一至兩周的調整時間,大體回到100天均線的76.317點左右。其后,美元仍有望維持升勢。
市場的風險偏好及商品貨幣的漲勢較難維持,因經濟在初始刺激階段或能迅速雄起,但刺激了幾年后,其效率必降。
美國經濟數據倒是出現些曙光,但變數仍多。美國的三季度GDP優于預期,而自2010年初勞動力市場觸底以來,私營領域就業人口已累計增長了將近280萬。本周五美國將公布異常重要的11月非農就業人數變動情況數據,或許能提供進一步指引。
北京時間周四凌晨美聯儲公布了反映各央行分區經濟情況的報告,即所謂的“褐皮書”。其表示,美國經濟溫和成長,但樓市活動低迷。不過褐皮書又表示,消費者支出溫和增長,多數地區制造業活動穩步擴張。從整體看,這份褐皮書顯示的經濟情況較以往只是微有緩和,還不足以形成趨勢性結論。
當全球經濟均不佳時,美國經濟這種“些微好轉”的情況是有利于美元上升的,因其一方面使風險厭惡情緒得以維持,另一方面又減弱了美聯儲短期內就推QE3的預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