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0 03:44:22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攜程旅游了解到,攜程旅游正在計劃啟動一項 “國內旅游小費”項目,或成為在國內旅游市場試水“為服務付費”的第一人。
攜程旅行網副總裁郭東杰、國旅總社總裁童衛、中國旅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魏小安等業界知名人士,近期紛紛呼吁小費合法化,以法律法規的方式肯定和鼓勵對服務價值的認同。據透露,目前國家層面的“旅游法”立法工作由全國人大財經委牽頭,正在加快推進。而支付國內導游小費的問題也提上旅游法立法議事日程。
給導游小費,此前在我國旅游界一直存在爭論。小費合法化,主要面臨制度障礙、旅游薪酬體系、游客認同等現實問題。此前頒布的《導游人員管理條例》等,規定不得向旅游者索要小費。現實中旅游薪酬體系的異化,也催生了零負團費、導游拿回扣、強制購物等困擾中國旅游業的頑疾,使得旅游企業和消費者更關注價格而不是服務價值。
不過,據攜程旅游今年的一項網上調查,旅游者對小費的看法比較正面:88%的旅游者認為,可以實施導游服務費制度,成為合法正當收入。調查顯示,旅游者支持導游服務費,主要是因為“有利于導游人員做好本職工作,提高服務水平”、“是對服務的認同”;其次還有“與國際接軌”、個人習慣等。
在今年的旅游立法調研會上,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有限公司總裁童衛也認為,小費是游客出于導游人員提供的優質服務,自愿給予導游的物質獎勵,應當允許并進行法律規范。
不過,也有觀點不認同支付服務費,認為服務費沒有統一標準,擔心亂收費增加旅游成本。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旅游服務費在國內是一個新事物,應該在透明、公開、自愿的基礎上施行,目前其實施還需要一些條件。除了制度障礙,旅游服務和價格是否透明規范、旅游薪酬體系是否健全、游客是否認同三方面很關鍵。
據攜程旅游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攜程旅游準備在“透明團”(事先將吃、住、行、游、購、娛等細節全部透明公開)的基礎上,規劃具體的實施方案,讓服務費成為導游的合法正當收入。
“支付服務費(小費)是世界服務業的通則,也應該是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方向。”攜程旅行網副總裁、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郭東杰表示,但郭東杰同時坦言,它的實現,需要全社會達成共識,即:旅游企業應該回歸服務業的本質,提倡透明、規范旅游產品和服務,提高導游的服務技能和服務意識,摒除違規乃至違法 (如零負團旅游、強制購物)行徑。
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全國人大旅游法立法調研組在武漢調研時,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透露,支付國內導游小費的問題正在提上旅游法立法議事日程。“境外旅游都會產生小費,但國內游卻沒有這一項,我們將著手研究,但反對強要、索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