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1 01:37:15
溫州民間借貸盛行,高利貸猖獗的根源究竟在哪里?為何中小企業運營資金缺乏,向銀行貸款難呢?
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大原因:首先,溫州以及長三角、珠三角中小企業本身經營困難甚至瀕臨倒閉,貸款風險相當大,銀行不敢給其貸款。其次,近幾年,由于實業實體利潤薄,長三角特別是溫州中小企業棄實業實體將資金投入到了房地產、股市以及大宗農副產品市場的炒作投機上,從前年開始又將資金投入到民間借貸包括發放高利貸上。
如果不解決以上兩大問題,而是匆忙向央行申請600億元所謂金融穩定再貸款,這連一劑強心針的作用都不會有。因為600億元注資后,可能又被拿去投機炒作,拿去發放高利貸。同時,全國民間借貸已呈現風起云涌之勢,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釀成的金融風險正在集中爆發,如果央行給予溫州600億元再貸款,那么,全國類似情況央行都必須注資救助。有消息稱,溫州民間借貸壞賬或達1500億元,那么,全國將會有幾萬億元,央行如果注資救助必將造成幾萬億元的基礎貨幣投放,這背后必然是繼續推高已經畸高的通脹率,最終還是底層百姓承受高物價之苦和買單。
在筆者看來,與其注資買單不如采取治本之策。立竿見影的措施是疏堵結合:立即提高存貸款利率,鼓勵銀行支持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大力整頓金融秩序,徹底規范民間借貸,下決心整治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鏟除高利貸生存的土壤。從長遠看,適度降低中小企業貸款利率,遏制人民幣無節制升值,給中小企業減輕稅負、國企讓利、遏制外企暴利,讓做實體實業的利潤空間大于投機炒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