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3 01:04:56
9月初,長安福特馬自達總裁兼CEO馬瑞麟拋出 “長安福特短期目標進入行業前四”的宏大目標,而這與其實際的市場銷量相去甚遠,今年8月長安福特的乘用車銷量排名第15位。
在過去的一年間,福特中國高層集體“大換血”,長安福特馬自達面臨拆分兩散,國產新車型推進緩慢,加上合作伙伴的支持力度不夠,想實現這一目標確實是任重道遠。
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長安福特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僅為2.8%,相比大眾、通用、豐田和日產等在華成長性良好的合資公司來說,差距很大。
銷量:與競爭對手差距大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盡管長安福特的銷量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但與競爭對手相比,銷量差距仍然明顯。
根據統計數據,今年前8個月,長安福特的銷量達20.58萬輛,同比增長7%;但是8月份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公司銷量為2.66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約8.8%,其中福特品牌銷量約2.03萬輛。
2003年投產的長安福特,與北京現代、東風日產同時起步,但是發展速度卻遠遠落后于后兩者。兩年前,長安福特雖然經歷了快速發展,但真正能熱銷的只有福克斯和蒙迪歐-致勝兩款主力產品。
其MPV車型S-MAX因初期定價盲目自信,在國內的銷售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今年前8個月的銷量為2559輛,8月銷量只有165輛,而對手車型奧德賽的8月單月銷量就已近3000輛。小型車嘉年華也因市場競爭加劇而銷量大減,今年前8個月銷量為47545輛,同比下滑12%。
對于長安福特的困境,一位汽車分析師認為,汽車市場出現不穩定后,強勢品牌和弱勢品牌銷售差距逐漸拉大,福特的市場表現也因此不穩定。今年上半年,因日系車銷量普遍遭遇地震影響,長安福特才以16.4萬輛的銷量超越廣汽本田,躋身行業第十。但是,隨著日系車供應鏈修復,長安福特在7、8月份排名跌至十名以外。
上述汽車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從長期看,福特方面對中國市場過于樂觀,中國汽車市場政策面臨緊縮,各地限制汽車牌照的政策頻出,同時中國還會面臨能源和環境問題,很難想象市場持續走高。”業內人士指出,長安福特馬自達通過加大投資,未來會有沖刺的空間,但是要沖進前四還是困難重重。
“目前大眾、日產、豐田都已基本完成了在中國的布局,理順了與中方股東的合作關系,偏隅西南一角的長安福特有借力二三線市場的優勢,但是仍然難以突破前幾家主流汽車企業的層層封鎖。”上述汽車分析人士稱。
戰略:新技術導入緩慢除了產品缺位之外,與競爭對手通用、豐田相比,長安福特在新推車型的速度上則緩慢很多。
產品戰略引入過慢,導致長安福特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其中,以SUV為例,這一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一直被福特有意忽視,而偏重于進口車的銷售。今年3月17日,2011款蒙迪歐-致勝搭載福特EcoBoost和PowerShift最新動力技術的首款產品上市,才標志著福特在中國進入T時代。而大眾在2007年就已經宣布國產渦輪增壓發動機,福特的新技術導入戰略至少比對手晚了4年。
不僅如此,人事更迭也影響了福特中國戰略的推進,長安福特于去年11月經歷了第二輪人事調整。原任福特亞太和非洲區總裁韓瑞麒履新福特中國董事長兼CEO,福特前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arinBurela被任命為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新一任總裁。
將舉足輕重的高管層悉數派往中國,可以看得出福特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經過這輪人事調整之后,長安福特馬自達正式進入福特汽車掌控,也由此開始考慮制定更加激進的中國戰略,其主要實施計劃是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做的“1515”計劃,即到2015年福特向中國導入15款全新車型。
對此,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張志勇認為,長安福特馬自達高層提出了比較高的目標,但是并沒有給出完成時間表,這說明長安福特馬自達高層對目標并不自信,“我們很難預計未來五年會發生什么事情”。
困局:前四目標需闖三關張志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目前發展看,長安福特馬自達要完成行業前四的目標至少要解決三大難題。
首先,近期長安福特馬自達面臨拆分,馬自達品牌分出之后將減少長安福特馬自達的年銷量。日前,長安福特馬自達總裁馬瑞麟接受采訪時就透露,長安福特馬自達重組方案原則上已經獲得政府同意,兩家公司拆分最快將在今年年底完成,長安福特和長安馬自達分別成立兩家公司。
“馬自達品牌銷量在長安福特馬自達整體銷量中的比重不小,一旦失去,福特品牌上沖的基石就更低了,任務顯得更重。”張志勇如此表示。
其次,福特品牌在中國遭遇邊緣化處境,直接影響了福特品牌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一個明顯的事例是,自去年福特在中國市場的口號由“活得精彩”改為“感受非凡”,對福特品牌宣傳進行重新梳理后,由于長安福特車型較少和宣傳力度有限,消費者對“感受非凡”認知度并不高。
再者,福特與中方股東長安的合力作用并不明顯。張志勇指出,在過去幾年中,福特在利益分配和技術導入上比較保守,且不滿長安對合資公司的支持力度,一直希望在華尋找第二家合作伙伴。
“微車起家的長安,希望依靠合資公司學習技術發展自主品牌,但福特對此有所忌憚,同時長安旗下業務龐雜,對長安福特馬自達業務分身乏術,支持力有限。因此,長安福特進軍前四的目標長路漫漫。”張志勇如是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