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1 01:14:59
中秋節后,國內玉米價格繼續走高。本周,國內外玉米價差再次迫近。相關市場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玉米均價為2590元/噸,比前一周走高24元/噸,與月初相比則高出100元/噸,同比更飆升530元/噸。
與此同時,12月交貨的美國2號黃玉米FOB價格為299.3美元/噸,合人民幣1909元/噸;到中國口岸完稅后總成本約為2664元/噸,比去年同期漲223元/噸。
業內人士預計,2011年中國將進口250萬噸玉米,較去年增加100萬噸。但進口玉米占國內生產總量僅約1%,不會對我國玉米生產構成挑戰。
國內玉米供求維持緊平衡“國內玉米價格持續走強,而美國玉米則在走弱。”中華糧網分析師張智先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美國與國內的玉米價格差額只有幾十元,在國內供應相對緊張的情況下,進口玉米量完全有可能增加。
據中國玉米信息網數據,中秋節后,國內玉米價格繼續走高,目前廣東港口內玉米價格保持平穩態勢,優質玉米成交價在2600~2610元/噸,質量較差的玉米價格在2560~2580元/噸。
“未來幾年,國內市場的玉米產量都將維持在供求緊平衡的狀態。”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徐小青表示。
根據國家相關部門在8月公布的每月預測,今年玉米產量預計將猛增至1.825億噸,比去年同期的1.77億噸增長約3%。
“今年玉米產量將創新高,但由于國內需求快速增長,未來幾年仍需要大量進口玉米來填補市場需求。”徐小青稱。
進口玉米或進入儲備有市場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7月份,我國從美國訂購了53萬噸玉米,超過美國之前預期的我國年進口量。而僅在8月上旬,中國又訂購了5.6萬噸美國玉米。
海關總署統計表明,中國的玉米進口量在2010年猛增到157萬噸,比前一年增長了17.6倍,創下歷史新高。
之前的14年中,我國從國外進口玉米數量最高的年份也還不足10萬噸。作為一個糧食大國,玉米在我國基本都能自給自足,但近一兩年這一狀況似乎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去年,中國十年來首次從美國大量進口玉米,從美國采購的玉米數量比過去15年還要多。急速增長的玉米進口量不免引發公眾對我國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的擔憂。對此,徐小青、張智先均認為,進口玉米總量占國內生產總量還不到1%,并不意味著我國玉米生產受到挑戰。
據國家發改委15日公布的2012年糧食進口關稅配額數量的公告顯示,小麥、玉米、大米三大糧食品種2012年糧食進口關稅配額總量為2215.6萬噸,其中玉米720萬噸,國營貿易比例60%,均與2011年持平。
“進口主體依然是國有企業,而即使今年進口量再漲到250萬噸的預測值,也尚未接近720萬噸的進口配額。”張智先表示。
5月份,中儲糧新聞發言人程秉洲向路透社證實,中儲糧3月份已經購買了100萬噸美國玉米。程秉洲稱,促使中國進口的原因是美國當時的玉米價格比較低,增加進口并不是由于國內出現短缺,中儲糧會繼續采購國產玉米來補充儲備。
當時有市場分析稱,從價格上看,進口玉米數量日增主要是因為南方銷區國產玉米市場平均價已高達2350元/噸,比進口玉米約高出200元/噸。“只要價格合適,多進口些玉米,對國內偏緊的供需應當是好事。”張智先認為,因價格因素,臨儲玉米收購今年遇到很大阻力,中儲糧此前從美國進口100萬噸玉米就有可能進入儲備。
昨日(9月20日),國家糧食局網站發布消息,已會同有關部門下發通知,追加安排中央儲備玉米輪換計劃370余萬噸,并要求中儲糧總公司在2011年11月底前安排輪出,以增加市場供給,滿足市場需求。
“今年玉米新糧上市將會推遲,國家此番加大輪儲量,可能會用來安置之前中儲糧進口的100萬噸美國玉米。”張智先表示,中儲糧進口的玉米已經到港,但并未投向市場。而對于進口玉米是補充國庫還是立即投放市場,中儲糧方面之前并沒有明確決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