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9 00:18:54
從8月11日至9月15日,美國三大股指軌跡如同過山車一般。上周,美國三大股指迎來劇烈波動。以道瓊斯工業指數為例,其單周跌幅2.2%,但單日走勢簡直可以用“忐忑”來形容。
周二,道指下跌0.9%后,周三隨即暴漲2.5%,瞬間收回之前跌幅。令人難料的是,周四與周五,道指接連兩日翻空,累計跌幅達4%。資料顯示,上周道指最大波動達到5%。
美國三大股指上躥下跳,讓不少A股投資者倍感迷茫。美國經濟到底何去何從?
歐債危機不明是“病根”更讓人納悶的還在后面。
本周前4個交易日道指連續走高,累計漲幅為4%。上次出現4連陽,還要追溯至8月26日~31日。更有意思的是,以周線來看,從8月19日開始的近5周來,道指一共有3周收跌,2周收漲。表現分別為-4%、4.32%、-2.2%、-2.2%和4%,相當于平均上漲0%。換句話講,近5周來,道指幾乎一直在原地打轉。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美國股市過山車般的走勢呢?
有分析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由于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很多美國金融機構或許持有相關債券。然而包括很多銀行敞口等數據并不透明,使市場前景更加模糊。
正是在上述這種情況下,歐美債務危機的前景變得更加不確定,而這也導致目前美股暴漲暴跌輪番交替的景象。
另一方面,美國經濟數據也并不樂觀。據悉,美國公布9月3日當周首次申領失業金人數上漲1.4萬至42.8萬,超出41.2萬的預期,而前一周該數據為41.4萬。最近一段時間,美國首次申領失業金人數變化較為穩定。9月3日當周,首次申領失業金人數上漲2000人至41.4萬,市場曾預計9月10日當周該數據會回落至41.2萬人。
而美國勞工部公布的8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4%,高于此前預期的0.2%。
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法國銀行的許多大公司客戶在歐洲以外地區的銀行尋找融資這一消息不脛而走,是造成美國市場波動的不利因素。
然而本周四,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全球五大主要央行共同采取行動,為歐洲銀行系統注入美元;蓋特納與歐元區各國財長周五將齊聚波蘭,就解決歐元區危機進行磋商。這些因素使本周美國股市持續4日紅盤。
東證期貨高級顧問方世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美國股市出現這樣的暴漲暴跌輪番上演的行情,主要是基本面的不確定性造成的,而且目前歐債危機中包含了美國銀行的因素。另外,由于短期資本流入美國國內,而長期資本為尋求自身安全卻流出美國市場購買瑞郎,從而導致目前美國市場上下大幅波動?!?/p>QE3取決于失業率高低
面對目前歐美經濟以及歐美股市的不確定性,蓋特納的舉手投足都被寄望是一根根救命稻草。而這位財長將更加關注美國經濟本身。
目前,美國經濟也是有喜有憂。美國商務部15日公布,二季度美國經常賬戶赤字1180億美元,低于預期的1230億美元,一季度調整后赤字為1196億美元。經常賬戶赤字減少,無疑讓早已債臺高筑的美國看到一點希望。然而,相比于9月2日美國14.697萬億的債務,該數字顯得微不足道。而且,從目前的失業數據以及CPI數據來看,蓋特納之憂遠大于喜。
正如上述數據顯示,失業人數和CPI的再度上升,是目前美國經濟提振過程中的一塊硬傷。而高盛在9月12日及9月13日接連對美國經濟不樂觀的預期,更讓投資者擔憂。
高盛在12日稱,美國2012年失業率將上升至9.4%,而隨后一日,其分析師又表示,奧巴馬的提案將能夠使美國2012年GDP增長提升1.25%,但國會不會全盤通過該提案,預計奧巴馬的該提案只能使2012年GDP增加0.5%左右。
面對美國當前糟糕的經濟數據,國會和奧巴馬之間的博弈或將更加激烈。未來美國經濟政策將走向何方?
高華證券認為,鑒于國會對總統就業法案的初步反應,現在小幅削減了財政政策收緊幅度預測。具體而言,除了此前假設的工資稅削減政策將延期至2012年年底之外,現假設旨在激勵企業雇傭和推動小企業發展的減稅提案將落實為法律,預計這些減稅措施將推動2012年實際GDP增速提高0.1個百分點,但鑒于影響幅度較小,目前并未調整自己的增幅預測。
此外,高華證券預計,在當前法律下,聯邦財政政策將令2012年GDP縮減2700億美元(占1.8%),2個百分點的工資稅減免政策和緊急失業救濟(EUC)按期結束所帶來的影響分別約為1100億和500億美元,這是當前法律中財政收緊力度最大的兩個單項因素。
方世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美國政府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不會改變寬松貨幣政策?,F在美國經濟主要看失業率和消費,而目前失業率依然持續攀升。
另外,除非以后CPI數據漲幅很大的時候才會使用緊縮手段,而如果采取緊縮的話,將無疑給消費帶來沉重打擊。之所以說會維持目前的狀況,是因為現在是美國經濟消耗泡沫的過程,由于QE1、QE2兩次量化寬松政策,致使美國經濟泡沫過度膨脹,故未來如果要推出QE3的話,要看美國國內的失業率,如果失業率繼續惡化,不排除會推出QE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