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3 01:12:44
據有關媒體報道并上傳的報告圖像顯示,編號為6209L的CRH380BL高鐵列車 (中國北車造)在例行檢查時,經超聲波探測,發現第11節車廂的車軸存在“內部缺陷”。探傷報告顯示,該缺陷靠近齒輪處,是長7.1毫米、高2.4毫米的裂紋,報告要求,對該軸進行換軸處理。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正對京滬線上54列CRH380BL動車組系列進行全面召回檢修中的中國北車(601299,SH),最新被曝在關鍵的“動力軸”處發現不明裂紋,并曾出現換軸事件。
昨日(8月22日),中國北車和目前國內車軸唯一供應商智奇鐵路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奇)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均否認車軸“裂紋”及“換軸”一說。
探傷設備出自兩不同廠家
此次動力軸“裂紋”事件源自濟南車輛段動車所今年7月15日的一份探傷報告。
據有關媒體報道并上傳的報告圖像顯示,編號為6209L的CRH380BL高鐵列車 (中國北車造)在例行檢查時,經超聲波探測,發現第11節車廂的車軸存在“內部缺陷”。探傷報告顯示,該缺陷靠近齒輪處,是長7.1毫米、高2.4毫米的裂紋,報告要求,對該軸進行換軸處理。
消息一出,震驚四座。因“車軸”是連接列車輪對的關鍵部件,對列車安全關系重大。動力軸如果出現2毫米或超過2毫米的材質缺陷,就達到鐵道部的報廢標準。如繼續使用,將可能造成車輛斷軸、脫軌。
對此,中國北車相關人士昨日對記者回應稱,按照慣例,每運行10萬公里,車軸都要探傷一次。對于濟南車輛段動車所的探傷結論,當時已上報鐵道部并組織了專家會商,最后判定不是裂紋。
智奇的白姓工程師昨日也對記者表示,他上周剛前往濟南動車所,對新探出問題的車軸做復查比較,結論是“沒有裂紋”。白姓工程師同時強調,這是他們例行檢查的一部分,并不是因為發生什么故障。
智奇生產部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智奇的車軸從生產到使用,至今從未出現過裂紋,而探傷報告“虛探”的原因可能在于探傷設備出自兩家不同廠家。
據悉,濟南動車所使用的是德國生產的探傷設備,而智奇出廠時使用的是意大利探傷設備,智奇的輪對亦源于意大利技術,因此可能存在不匹配問題。
然而,有媒體報道稱,濟南動車所探傷設備提供商——北京新聯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兩名技術員表示,截至目前,經與廠家和供應商協商會診確認,機器探傷發現超標缺陷的車軸已報廢了三根,還有四根做了換軸處理,已被供應商智奇拉走。
此說法昨日遭到了中國北車和智奇的同時否認。“北車至今累積在京滬線運行680萬公里,沒有發生過一起換軸事件。”上述北車人士表示。
盡管如此,外界的質疑仍在發酵,因為目前國內高速動車組車軸供應高度壟斷,唯一的供貨商就是智奇,而智奇的實際控制人丁書苗是卷入鐵道部前部長劉志軍一案的關鍵人物。這一切或許也正如白姓工程師對記者所言一樣,“在最終結果出來之前,容易引起歧義。”
“軟件匹配”或是主因
如今,中國北車宣布召回所有京滬線動車組已十天有余。此前,北車曾公告稱影響行車的質量問題,七成以上都和列車制造的“外購件”有關。截至目前,北車并未對外公告任何整改結果及具體進展,加上“裂紋”事件的突然曝光,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外界多重猜想。
“外購件有機械部分,也有軟件部分,之前說的外購件的質量問題主要體現在‘軟件匹配’上。”昨日,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上述知情人士稱,從目前結果看,北車召回列車涉及的零部件更換還很少,基本沒有,主要就是分包商的軟件和北車的主軟件匹配的問題。
“軟件也不是單獨由誰分包,分包商提供硬件零部件的同時也提供軟件。軟件整改的費用不需要北車承擔。如果只涉及軟件程序上的一些修改,分包商也不會承擔太多經濟損失。”知情人士說。
與此同時,除已有兩輛經過“軟件更改”后的動車組在鐵道部環線上做實驗測試,北車的長客股份公司也在自己廠內做驗證,“通過軟件設置各種工況,讓動車組去響應,從而驗證軟件的可靠性。”上述知情人士進一步透露。現在,北車對分供方的把關管理也已經 “關口前移”,即除對進場的元器件要經過嚴格檢測,對分供方在廠在線生產的情況同時進行質量保證體系的認證。
此外,記者獲悉,為保障京滬新圖實施京滬高鐵的運力充足,在北車召回期間,鐵道部從中國南車緊急調用了21列CRH380A(L)型動車組用于京滬高鐵。
至于北車多快可以完成此次整改,“如果確定只是軟件程序問題,統一更改應該是很快的,驗收決定權在鐵道部。”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