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5 02:20:36
今年以來,猶如“過山車”般的棉價,讓許多在高價位囤棉的棉紡織企業苦不堪言。
昨日(6月14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為24551元/噸,該指數在今年的3月8日還高達31241元/噸,短短3個月的時間棉價暴跌6690元/噸;鄭棉期貨走勢上,自2月17日見頂34870元/噸之后,至今已綿綿下跌約三成。
伴隨著棉價的暴跌,棉紗也量價齊跌,這對本已處境艱難的棉紡織企業來說可謂雪上加霜。
與大型棉紡織企業相比,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棉紡織企業的處境更加艱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面對暴跌的棉價和不斷高企的棉紗庫存,有些小型棉紡織企業選擇了停產減虧。
企業“很受傷”何先生是四川一家大型棉紡織企業的供銷部部長,雖然與棉花打交道已經有數十年的時間,今年“詭異”的棉花價格還是讓他感覺有些無所適從。
“棉價的大起大落對我們棉紡織企業的影響非常大,目前紡純棉紗的企業基本處于虧損的狀態。”何先生昨日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棉價下跌的同時,棉紗的價格跌幅更大,3個月內棉紗價格每噸下跌了近萬元。”
“隨著棉紗價格的大幅下跌,棉紗的銷量也在銳減。據我了解,目前許多紡織企業都有價值幾千萬元的棉紗庫存。”何先生表示,“因為棉紗價格太低,剛開始我們還舍不得賣,到了5月底實在是熬不住了,開始大量低價出貨,企業的損失比較大。”
“高庫存成了難以擺脫的緊箍咒。”何先生表示,去年客戶來買棉紗,即使價格翻番還爭著搶,然而,棉紗價格越下跌,下游企業采購的就越少。
何先生表示,今年1月份開始棉價一路上揚,判斷棉價還會繼續上漲,他們就在棉價為27000/噸左右時采購了大量的棉花。“當棉價飆升到近32000元/噸的高點時,我們還采購了200噸棉花呢。”何先生表示,他們企業囤的棉花最高庫存超過了2000噸。
公開資料顯示,從今年1月份至今,國內棉價呈倒“V”字形行情。中國棉花價格指數自1月4日的27516元/噸,一路上揚至3月8日的31241元/噸。此后“風云突變”,棉價便急轉直下,4月2日為29852元/噸,6月14日,棉價則跌至24551元/噸。短短3個月的時間棉價暴跌6690元/噸。
“受氣候、進出口形勢、紡織需求、儲備、國家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棉花年際間種植面積變化大,產量變化大,消費量變化大,庫存量變化大,這決定了棉花價格容易劇烈波動的特點。”宏源期貨一位棉花分析師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棉花庫存在高位的紡織業日子很難過,利潤空間受到了極大的壓縮。
“與大型棉紡織企業相比,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棉紡織企業的處境更加艱難,有些小型棉紡織企業選擇了停產減虧。”何先生表示。
棉價將企穩?“進入6月份以來,棉價要穩定一些了,棉紗的價格和銷量也稍稍有所回升。”何先生表示,“9月份新棉就要上市了,我估計今年炒棉花的人應該會少些。”
在他看來,今年棉花價格的變動太讓人捉摸不定了,前期囤棉的企業大多數虧損慘重,許多企業炒棉花已經炒怕了。再就是,近期棉紗價格大幅下跌,而且銷量也很差,棉紗庫存占了大量的資金,即使有些企業想炒棉花,也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
“當前棉花價格較前期高點已經有不少跌幅。棉花現貨在逐步恢復中,但是棉紡織企業庫存壓力、訂單問題、資金壓力等都不是短期容易解決的,棉花現貨價格回暖的道路還比較漫長。但近期棉價大跌也不太可能出現。”上述棉花行業分析師表示。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創新高,令紡織企業的出口環境每況愈下。同時,國內紗線價格仍未走出下跌通道,雖然局部地區成交有所好轉,但賬期普遍延長給企業陡增壓力。紗廠為減輕庫存壓力回籠資金,純棉紗降價范圍仍在擴大,并且有加速的趨勢。”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日前在國資委網站撰文稱,雖然近期天氣因素為期棉市場提供了一定的支撐,但在紡織產銷形勢未見明顯回暖之前,國內棉價弱勢運行的可能性較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