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5 02:20:05
蕉農心急如焚,香蕉絕收事件卻難以得到解決。香蕉苗提供者陳彪至今未與蕉農面談,湛江海大種業科技公司沒有說法,當地農業部門亦無定論。如果此事拖延不決,1000多畝香蕉地明年或又將絕收。
每經記者 劉功武 發自湛江
6月11日,廣東徐聞縣龍塘鎮邁勝農場烈日當空,梁日申站在他的香蕉地里焦慮不已。他花了一年心血種植的香蕉樹絕收已成定局。
徐聞縣因盛產香蕉,被譽為“中國香蕉之鄉”。此時正是香蕉的豐收季節,但梁日申與該縣200多名香蕉種植戶卻因絕收而憂心忡忡。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證實,今年在徐聞縣龍塘、前山、下橋、南山等6個鄉鎮的兩個農場,有1000多畝香蕉地的20多萬株 “粵優抗”香蕉樹絕收,農戶的種植成本達500萬元以上。村民稱,他們種植香蕉20多年,第一次碰上這種情況。
據了解,“粵優抗”香蕉苗由湛江海大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負責人是廣東海洋大學副教授陳彪。二級育苗戶稱,當初購買陳彪的香蕉苗是因為他是大學教授。但該校稱,陳彪所推廣的香蕉苗及相關公司與該校沒有關系。
蕉農心急如焚,香蕉絕收事件卻難以得到解決。香蕉苗提供者陳彪至今未與蕉農面談,湛江海大種業科技公司沒有說法,當地農業部門亦無定論。如果此事拖延不決,1000多畝香蕉地明年或又將絕收。
香蕉之鄉遇劫
梁日申去年6月種下12畝共2000多株“粵優抗”香蕉苗。在他的香蕉地里,記者看到,“粵優抗”香蕉樹雖高大且枝葉開闊,絕大部分都沒有長出香蕉,長出的香蕉形體很小,呈畸形。
周邊地里其他品種的香蕉樹上,沉甸甸的香蕉正等待收獲。即便在同一塊地里,補種的其他品種香蕉樹也已長出數十斤重的香蕉。
四洋村村民說,他們村自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大面積種植香蕉,農民有豐富的經驗。對“粵優抗”也正常施肥,精心培育與管護。
這一情況驚動了湛江市有關部門。6月初,廣東海洋大學、湛江市農業局、湛江市植保總站三家單位聯合組成調查組,對徐聞縣下橋鎮、龍塘鎮、南山鎮的三戶“粵優抗”香蕉種植戶進行了調查。
調查結果認定,這三戶香蕉種植戶80畝香蕉地里,大部分香蕉樹未抽蕾。比如,下橋鎮五一農場十八隊農戶張建基的70畝香蕉地,取樣的150株香蕉樹,僅有9株抽蕾,抽蕾的香蕉樹所結香蕉亦“全部畸形,無商品價值”。
徐聞縣香蕉苗培育戶楊運賢對記者說,他去年賣給本縣種植戶“粵優抗”香蕉苗19萬株,其他兩戶培育戶賣出6萬多株,徐聞縣去年種植“粵優抗”香蕉樹應有25萬株以上。以每畝地平均種植200株計算,該縣種植“粵優抗”香蕉樹超過1000畝,涉及數百戶。據四洋村村長介紹,他們自去年四五月份以每株1.5元左右的價格買回“粵優抗”香蕉苗,到現在每株平均種植成本近20元。以此計,徐聞縣種植“粵優抗”香蕉樹的農戶所支付的種植成本達500萬元以上。
調查結論難以滿意
據記者了解,當地村民大部分以種植香蕉作為全部收入,本來近年香蕉種植收入已有下滑,現在香蕉絕收,無疑是雪上加霜。
育苗戶楊運賢如今成了“眾矢之的”,蕉農們紛紛找他索賠,他每天身心俱疲,農事荒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他的育苗場看到,大片其他品種的香蕉苗,也受“粵優抗”事件連累賣不出去,滯留地里瘋長。
焦農希望絕收一事盡快有個說法,否則有的香蕉樹已經倒下了,到時專家想取證都難。此外,新一輪香蕉種植時節又到了,如果不在兩個月內把香蕉苗種下去,明年又會絕收。
上述湛江市調查組調查結論稱,“粵優抗”香蕉不抽蕾或抽蕾后結果不正常的原因是“香蕉花芽分化不正常”,但未指出這種“不正常”是因為香蕉苗有問題,還是蕉農的栽培管護有問題。
“對這樣的結論,我也不滿意。”徐聞縣農業局副局長何國彬對記者表示,現在農業局正在登記因種植“粵優抗”香蕉苗而受損的農戶情況,目前已登記了200多戶,香蕉樹數量22萬株以上,同時還準備申請省里的專家對“粵優抗”香蕉苗進行鑒定。
“貨不對板”?
徐聞縣香蕉苗育苗戶楊運賢自1998年開始,為當地香蕉種植戶培育二級苗,十多年來從未遇到絕收情況。“最多是得黃葉病,減低產量等,哪會這樣絕收啊。”楊運賢說。
楊運賢回憶,去年正月,廣東海洋大學副教授陳彪找到他,說是“粵優抗”的新品種比較好,能抗寒,結出的香蕉也好看。陳彪還叫楊到下橋鎮一塊香蕉種植地現場察看。
那是一戶蕉農的香蕉地。陳彪稱,這塊地種植的就是他的“粵優抗”香蕉苗。楊運賢看了覺得不錯,“結出的香蕉果梳多,色澤也好看”。慎重起見,楊運賢又先后十多次到該地察看。
楊運賢說,他決定購買 “粵優抗”,還因為陳彪是廣東海洋大學教授。“廣東海洋大學,在我們湛江可是很有名氣的啊。”他說。
此后,陳彪分數次從湛江、廣西發來25萬株“粵優抗”香蕉苗,每株0.23元。因有數萬株沒有培育成功,陳彪實收楊運賢18萬株的購苗款。楊運賢說,當時還覺得陳“挺大方”。
2011年正月,已經有農戶發現“粵優抗”香蕉樹有問題,要么不抽蕾,要么抽蕾不正常,向陳彪反映,陳卻不再與農戶接觸。
四洋村蕉農王洽悅說,他曾打電話給陳彪,對方說可能是天氣寒冷,等過段時間就好了。楊運賢也在蕉農的催促下打電話給陳彪追問原因,陳彪的回答與前面相同。
天氣轉暖,接近香蕉的豐收時節,“粵優抗”香蕉樹眼見沒有收成了,農戶與楊運賢紛紛找陳彪要說法,并要求對方實地察看。但陳彪從未露面,最近更是連電話也不接了。
何國彬副局長也表示,從香蕉“出事”至今,陳彪從未與農業局聯系過,“我的職權有限,人家是上級單位,管不了人家”。
為何去年楊運賢到下橋鎮香蕉地里看到的“粵優抗”香蕉長得很好,現在20多萬株的“粵優抗”卻絕收呢?楊運賢認為是“貨不對板”,即當初看到的香蕉苗與陳彪后來賣給他的并非同一品種,“不然一樣的土地,一樣的氣候,一樣的培育與管護,怎么會有這樣大的差別呢?”
楊運賢的質疑的另一個根據是,香蕉苗有的是從湛江發過來的,有的卻是從廣西發來的。
楊運賢還透露,他曾到陳彪位于湛江的研究所探問情況,一名工人對他說,發給他的20多萬株香蕉苗原本已封存不用,后來又發給了他。
對于“貨不對板”及“不露面”的說法,陳彪于6月13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這些問題他現在還不想說,“等專家鑒定之后,蓋棺定論了”,他會把相關情況公布出來。陳還表示,“粵優抗”香蕉出現問題后,他與相關部門接觸過。但他未說明接觸的是哪些部門。
廣東海大稱與“粵優抗”無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廣東海洋大學副教授陳彪在推廣“粵優抗”香蕉苗時,多個身份均涉及廣東海洋大學。
楊運賢向記者出示了陳彪的名片,顯示陳彪為廣東海洋大學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廣東海洋大學生物技術應用研究室主任。陳彪給楊運賢發送“粵優抗”香蕉苗的包裝箱上,標示為“湛江海大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湛江海大)。
一些蕉農及育苗戶就此認為,陳彪推廣的“粵優抗”香蕉苗與廣東海洋大學有一定的關系,并認為湛江海大是由廣東海洋大學開辦的公司。
為求證陳彪開展的業務及其公司是否與廣東海洋大學存在關聯,6月13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廣東海洋大學采訪。
廣東海洋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夏曉明說,陳彪確是該校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生物技術應用研究室主任,但其推廣的“粵優抗”香蕉苗并非廣東海洋大學的項目,而是華南農業大學研發的。陳彪的這項業務屬個人行為,與海大無關。
“湛江海大也不是廣東海洋大學開辦的,而是社會上的人在外面注冊的,與廣東海洋大學無任何關系,”夏曉明說,“這是某些人打了擦邊球,我們已計劃追究對方責任。”
夏曉明表示,對于陳彪利用廣東海洋大學的資源和名義,在外推廣“粵優抗”香蕉苗之事,學校一經查實,會對其作出相關處理。
夏曉明擔心,新聞媒體報道了“粵優抗”香蕉苗事件,有可能對學校近期的高考招生產生不利影響。
夏表示,廣東海洋大學的生源相當一部分來自周邊農村,等過了招生敏感期,學校會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與“粵優抗”香蕉苗事件相關的問題。
陳彪卻表示,他推廣“粵優抗”香蕉苗究竟與廣東海洋大學有沒有關系,要等專家鑒定結果出來以后再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