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2 06:54:15
在前期鋼鐵、小金屬、化工輪番炒作后,市場熱點開始轉向醫藥股,醫藥板塊逐漸預熱升溫。業內相關人士紛紛認為,醫藥板塊的整體機會可能會于下半年到來,現在可以積極尋找價值股布局。苗藥龍頭企業貴州百靈(002424,收盤價41.29元),在去年上市時的并不出彩,但時隔一年后,與其同期登陸中小板的公司走勢堪憂,但該公司股價卻穩步上行,屢創新高。
貴州百靈為何一枝獨秀,公司擁有哪些亮點?對此,記者在近日采訪了相關人士。
處方藥成長性彰顯貴州百靈是我國的苗藥龍頭企業,目前的業務范疇包括OTC、處方藥、中藥材貿易等領域。其中公司傳統的OTC業務有咳速停糖漿 (及膠囊)、維C銀翹片、金感膠囊等產品,處方藥新秀主要為銀丹心腦通軟膠囊。此外,公司下屬銷售公司還涉足太子參、山銀花等中藥材貿易業務。
東海證券分析師屈昳表示,公司傳統業務發展良好,過去公司的核心優勢是OTC業務,但近年來隨著處方藥研發和營銷能力的增強,處方藥業務的成長性逐漸彰顯,尤其是拳頭品種銀丹心腦通軟膠囊,未來更是有望培育成一個大品種,將是公司近年最大的亮點。
銀丹心腦通軟膠囊是2005年上市的心腦血管類專利苗藥,毛利率可達81%。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1.24億元,2007年~2009年的復合增長率超過100%。招商證券根據大范圍外圍調研結果認為,這是一個大品種,有終端過10億的潛能。主要原因在于:該藥的組方好,銀丹心腦通軟膠囊是目前國內唯一能夠同時擁有丹參類、銀杏葉類、燈盞細辛類且經過了臨床驗證的藥物;由于該組方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批出來的,目前已不可能再批,可確保該組方的壟斷性;銀丹心腦通是一類苗藥,擁有20年專利保護。更值得提出的是,心腦血管領域市場很大,據測算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人數已達1.6億,巨大的市場能出很多的大品種。
“保證銀丹心腦通成長性的重要因素包括產品顯著的療效、產能瓶頸的解決及營銷能力的提升等。綜合考慮行業空間和產品特性等因素,我們得出銀丹心腦通軟膠囊近年將保持高速增長的結論,預計今年增速有望達到50%左右。”東海證券表示。
太子參等中藥材錦上添花除去主營產品的穩定快速發展,貴州百靈被市場最看好的是其太子參等中藥材種植業務。
2010年底以來,貴州百靈開始全面進軍中藥材領域,全資子公司醫藥銷售公司與貴州三元太寶和六枝特區農民合作社開展的太子參委托種植合作,與紫云縣惠農種植養殖農民合作社開展的山銀花委托種植合作,種植面積為1萬畝。同時還投資建設了虎耳草種植基地,建設規模為281畝。
屈昳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太子參是公司超預期的業務,太子參的價格暴漲,對公司業績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太子參過去兩年價格大幅飆升,從2009年初的20元/公斤上漲到春節前的280元/公斤,目前價格已經超過300元/公斤。太子參大漲的原因一是自然災害,貴州等地區持續發生干旱和凍雨等惡劣天氣,造成太子參減產,供給不足;二是游資大批量囤貨炒作;兩者疊加造成其價格大幅度上漲。
根據東海證券的分析,如果公司種植面積在1萬畝~2萬畝之間,銷售價格在100元~300元/公斤,每股收益范圍波動在0.04元~1.61元之內。2011年由于播種量沒有全部覆蓋,所以種植面積會在1.5萬畝以下,預計種植面積和銷售均價分別為1.25萬畝和175元/公斤,這樣每股收益增加值為0.42元。2012年隨著播種量的全覆蓋,種植面積有望達到1.5萬畝以上,預計種植面積和銷售均價分別為2萬畝和160元/公斤,這樣其每股收益增加值為0.55元。
年報顯示,去年公司每股收益為0.77元。由此看來,太子參業務對公司業績促進作用非常明顯,是有力的利潤增長點。
招商證券分析師李珊珊認為,“更重要的是,未來公司有可能將涉足更多的貴州地道中藥材種植,這將是一塊持續且不斷增大的利潤來源。
收購世禧 拉開苗藥整合序幕值得注意的是,貴州百靈去年IPO上市后,超募資金達10億元;截至今年4月12日,仍余超募資金8億元。公司作為貴州省的苗藥企業的龍頭,收購世禧制藥拉開了苗藥整合的序幕,未來公司的整合值得期待。
貴州有將近190家苗藥企業,苗藥品種150多個,但很多苗藥企業只有數千萬的銷售額,處于分散競爭的狀態。大多數中小企業受困于資金、銷售渠道,雖握有良方、文號,但卻嚴重開發不足。在此背景下,貴州政府正在積極扶持苗藥企業整合發展,將給予一系列優惠政策幫助組建苗藥航母級企業,給予相關企業充分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按照政府規劃,今后幾年貴州將積極引導企業重組整合,支持醫藥企業按照市場規范,鼓勵支持組建貴州苗藥集團等二至三家大型制藥企業集團,培育年產值超5億元以上的制藥企業15家。
4月12日,公司公告表示,將以超募資金5970萬元收購世禧制藥。據了解,世禧制藥擁有兩個市場前景較好的OTC產品:婦科用藥經帶寧膠囊和腸道疾病用藥鞣酸苦參堿膠囊。此次收購,使得貴州百靈正式邁開苗藥整合的步伐。
貴州百靈董秘牛民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世禧制藥一直面臨著銷售網絡不全、品種結構較少的問題,而公司在這兩方面都積累了一定的優勢。將世禧制藥收購后,公司會采取相關措施將其生產運營擴大。同時,牛民還提到,苗藥企業比較分散,政府鼓勵整合,因此公司在積極做相關工作,收購世禧制藥是一個開始,未來公司會積極進行苗藥的整合收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