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0 02:49:25
14.95分,這是百分制下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得分。
在昨日(4月19日)舉行的2011中國環境綠皮書發布會上,這一數據得以披露。由著名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發布的綠皮書對發生在2010年的重大污染事故進行梳理,指出中國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意識和行為均存在問題。
綠皮書指出,2010年是我國近20年來僅次于2008年的第二個重災年份,全年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4.3億人次受災。干旱、洪澇、泥石流等各種災害頻繁發生。在這些災害的背后,經常能看到人為因素的影子。
備受矚目的紫金礦業污染事故,以及大連油管爆炸引起的大量原油泄漏事故,還有南京丙烯泄漏爆炸、吉林7000個化工桶進入松花江等污染事件,被列為年度重大污染事件。與會專家認為,通過這些事件可以看出,中國的環境、環境法治和環境正義,在企業污染面前正接受著嚴峻考驗。
據介紹,根據所掌握數據,僅根據政府公開的對污染企業的處罰記錄,截至去年3月,就有175家在港股上市的內地公司因污染被罰58000起(條)。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教授李楯指出,由此可看出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非常差。
此外,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同樣也做得不好。此前,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選取了中國國企100強、民企100強以及在華投資企業100強為樣本作為調查,所得結果堪憂。在這300家企業中,公布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減排量的只有29家,公布應對氣候變化信息的只有60家,公布因商務旅行產生二氧化碳排放的只有1家。在不同指標的考核下,這300家企業中,得20分(滿分100分)以下的有216家企業,其中得0分 (無公布環境信息責任的企業)的多達111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