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9 01:45:20
國內合資品牌在這十幾年中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外資過于強勢的控制權,一直是國內廠商的“心頭病”。如何打破外資的強勢?廣本“理念S1”作了自己的解答。制定并掌握自己的生產“標準”,打破合資企業相對封閉的零部件采購供應鏈,是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同時,合資自主品牌,在借鑒合資企業管理方法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3月26日,廣汽本田的首款自主品牌車型“理念S1”在其黃埔工廠正式下線。
12年前,也是在這一天,廣汽本田首次引進了全球同步產品——第六代雅閣,對于廣汽本田乃至廣州汽車工業來說,第六代雅閣的引進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而這次理念S1的下線儀式恰安排在這一天,同樣折射出廣汽本田期望由其率先提出的合資自主概念,為企業及我國汽車工業譜寫出新的篇章。
對于國內最早提出合資自主概念的廣汽本田而言,這一概念究竟意味著什么?或許并不僅是銷量、利潤和市場份額。
以廣汽本田為代表的合資自主品牌,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在他們看來,合資自主品牌的推出,將打破合資企業內部現有的控制權格局,將為中方爭取到更多的話語權,有利于發展真正屬于中國自己的汽車產業。
“實際控制權”之爭對于打破外方在合資企業中的控制權的壟斷,合資企業自主品牌的存在很有意義。一位廣汽本田的內部人士表示,以前即便在合資車型上做一個 “小到消費者甚至都難以察覺”的改動,都要報外方批準,而在這個過程中,外方往往充分利用其對企業的實際控制權,來攫取產業鏈上的更大利潤。比如,這個改動需要用到的零部件,本來可以采用國內供應商的產品,但為了實現對整個產業鏈的控制,掌控利潤頗豐的上游市場,外資方往往就會要求采用其自有供應商體系內部提供的產品。
這位廣汽本田的內部人士介紹,“以前我們和外方只能分享銷售和品牌推廣的喜悅,現在理念品牌推出后,我們也終于可以和他們分享研發的喜悅了?!边@句頗似玩笑實則辛酸的話,折射出近年來我國汽車工業發展中引進外資的尷尬。
全國政協委員、一汽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李維斗,此前在其兩會提案中也表示了對合資企業內部控制權不對等的看法。
他表示,在中國已經有兩家合作伙伴的外方,憑借著對合資企業的產品資源、研發和生產技術、管理體系的控制,在實現其在中國市場的產能布局后,進一步整合兩個合資企業價值鏈,蠶食中方的利益,從而實現采購、銷售的控制權。在談判過程中,通常以一方的條件壓制另一方,如果滿足不了他們的愿望,動輒以轉移合資的產品資源相威脅,迫使中方就范,在三方博弈中,“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而現在僅有一家合作伙伴的外方,在合作過程中動輒提出大量的技術轉讓費、支持費,如果開出的條件得不到滿足,則以在中國選擇第二家合作伙伴相威脅??鐕驹谥袊顿Y不僅收獲了市場份額,同時也獲得非常高的投資回報,更能在汽車產業政策的這些條款庇護下,在與兩家中方伙伴的博弈中占盡先機。
長期以來,在國內的合資企業中,零部件采購的實際控制權都被外方所把持,而對上游產業鏈的控制權將直接決定外方在合資企業中的利潤。
掌握標準=掌握控制權上述廣汽本田的內部人士表示,本田成立60年,積攢了60年的資料數據庫;奔馳成立125年,積攢了125年的資料數據庫,但這些數據他們都不會和合作伙伴分享,拿不到數據庫,外資引進就不能完全達到原先預想的效果,在促進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作用上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我們要推出‘理念’品牌,這樣我們就可以從現在開始建立完全屬于我們自己的數據庫了。”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在汽車產業中,每一個零部件都需要有自己的生產標準,而掌握標準就意味著掌握了控制權,生產線和數據庫的統一對于企業乃至其產品意義重大。
這位來自廣汽本田的內部人士表示,在理念S1的開發生產過程中,將比本田品牌產品更多地采用國內供應商提供的零部件。因為采用國內供應商提供的產品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不僅包括采購價格,而且還有物流成本?!?/p>
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姚一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理念S1研發過程中,廣汽本田取得了兩個成果,一個是理念S1產品本身,另外一個 是 建 立 了 廣 汽 本 田 理 念(EVERUS)的開發體系。“三年,我們不僅收獲了第一款產品,更收獲了一個研發體系、團隊?!?/p>
通過理念S1整車設計、零部件采購、生產工藝和品質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開展,廣汽本田建立了一套自主研發的體系與流程,總結出了自主研發工作開展的方法,初步建立了自主研發的數據庫,同時建立了關鍵零部件的開發與采購體系,促進了廣汽本田的人才自立化發展。
據了解,在理念品牌的零部件供應體系上,本田方面的控制力已經不那么強了,現在一些外覆件已經轉由國內零部件供應商提供,但核心零部件目前仍由外方提供。
改變零部件供應體系統計顯示,去年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627.3萬輛,占乘用車市場的45.6%,市場份額同比提高1.5%。其中,自主品牌轎車銷售293.3萬輛,占轎車市場的30.9%。
合資企業發展自主品牌,正是看中了這一巨大的市場份額,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表示:“合資企業的自主品牌會帶來更大的挑戰,這個挑戰不是說更好的車,而是更接近的價格?!?/p>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理念品牌的推出,更大意義在于打破了部分合資企業相對封閉的零部件供應體系。此外,合資企業推自主品牌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在進入與傳統自主品牌貼身肉搏、拼低價、拼性價比的競爭中,保護原有品牌的形象與地位。另外,雖然理念是自主品牌,但核心零部件的提供還是來自于合資或外商獨資工廠,并沒有太多實質的自主知識產權,或許對于我國自主汽車工業來說,合資自主最大的價值在于對合資企業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學習借鑒。
而來自行業內的聲音表示,期望合資企業自主品牌的發展要以市場為導向,循序漸進,同時,政府也要因勢利導。
行業人士指出,政府希望這一要求能促使跨國車企向合資企業轉移更多的技術,以幫助國有車企更好地學習汽車開發和設計。但這一手段實際上很難奏效。因為那些標榜為合資自主品牌“新”車型,實際利用的是國際車企的舊技術。如果政府真正想幫助國有車企,就應該減少對他們的保護,讓他們在市場競爭中鍛煉和成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